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代宰白帝城是为何?出于什么目的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夷陵之战是蜀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下面由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在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之后,刘备退到永安白帝城。
并且,对于刘备来说,之后近一年的时间,他都留下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从时间上来看,刘备完全可以回到成都,尽管身体抱病,不过,回到成都托孤,依然是比白帝城托孤更好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这么做的原因并不简单。
一
首先,刘备之所以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为了聚拢溃散的蜀军。在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左右。因此,虽然陆逊取得了胜利,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歼灭蜀军,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物资丧失殆尽。
在此基础上,因为部分蜀军四处溃散,所以刘备选择留在永安白帝城,以此聚拢这些士兵。反之,如果刘备匆忙逃回蜀汉都城成都的话,那么这部分溃散的蜀军,很可能就没有聚拢的方向,从而真的损失殆尽了。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二
正是因为聚拢了夷陵之战中溃散的士兵,加上赵云带来的兵马,促使刘备手中握有接近2万人兵力的。在此基础上,刘备得以守住永安白帝城。众所周知,一旦白帝城被攻破的话,那么东吴将士就可以深入益州腹地,甚至灭亡蜀汉了。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最不能接受的结果。于是,聚拢士兵,镇守永安,成为刘备临终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虽然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陆逊,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抵挡陆逊接下来的冲锋,蜀汉还有翻盘的可能。反之,如果刘备自己逃回成都,夷陵之战带给蜀汉的损失,很可能就不是数万大军的伤亡了。另一方面,刘备之所以没有回到成都,是为了反攻东吴。对此,可能有人要问了,夷陵之战中,蜀汉伤亡惨重,怎么还有实力反击东吴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夷陵之战后,东吴和曹魏矛盾激化,双方逐渐兵戎相见。而这,无疑给了刘备卷土重来的机会。
三
公元222年十月,也即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选择背叛曹魏。在此之前,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曾向曹操俯首称臣。现在,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蜀国这边的威胁得以解除,孙权也认为不必再向曹丕称臣了。对于孙权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东吴和曹魏之间的关系变化,尤其是曹丕征讨东吴的消息,刘备肯定会及时获悉的。于是,刘备留在永安白帝城,很可能就是等待曹丕征讨东吴的走向。公元222年,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 ,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不过,东吴还是艰难化解了曹丕三路征讨东吴的战役。
四
最后,在笔者看来,如果曹丕三路征讨东吴取得了胜利,甚至直接攻入到东吴境内。那么,此时坐镇白帝城的刘备,完全可以率领手中的2万兵马,以此反攻东吴。虽然规模上不如夷陵之战,但是,只要曹丕可以吸引东吴主力,刘备这一边完全可以浑水摸鱼,甚至收回关羽大意失去的荆州。当然,非常可惜的是,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没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不过,不管怎样,刘备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还是给了孙权非常大的压力。就孙权来说,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夷陵之战中,虽然是东吴一方获得了胜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胜利一方的孙权主动派遣使者到刘备这边请和。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备一直停留在白帝城,给孙权带来了不小的威慑。特别是在曹丕征讨东吴的背景下,刘备这一举动所带来的威慑,显然是放大化了。而这,意味着之后蜀汉和东吴的结盟上,前者可以保持主动,至少不会因为兵败夷陵而处在下风了。进一步来说,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不是回到成都,可谓是充满智慧的一招妙棋,不仅避免东吴趁势扩大战果,乃至于消灭蜀汉的奢望,还威慑孙权,促使其主动使者请和,为之后蜀吴联盟的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夷陵之战后,刘备虽然锐气受挫,不过,一向坚毅的刘备,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最后的努力,以此为元气大伤蜀国谋取更多的好处。正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所言:“(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
孙权擅用“诈降计”,“石亭之战”后又想故技重施! 2024-02-27
-
关羽是怎么成为武圣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好人 2024-02-15
-
汉献帝如果没有禅让皇位给曹丕的话 曹丕又会怎么对待他 2023-12-28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后还决定御驾亲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4-03-13
-
官渡之战时,袁绍为什么不听沮授的建议呢? 2024-01-24
-
袁绍麾下的九大谋臣和四大悍将,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2024-01-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