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阳王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朱元璋和他是什么关系?
- 中文名:李文忠(1339年~1384年)
- 别名:李思本,保儿,朱文忠
- 籍贯:江苏盱眙人
- 民族:汉
- 出生年月:1339年
- 去世年月:1384年
- 职业:中国明朝开国名将
- 主要成就 :明朝开国元勋 率军攻克大宁、高州,斩鲁王等
- 封爵:曹国公
- 追封:岐阳王
- 谥号:武靖
- 子:李景隆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元末明初,世道混乱,群雄并起,那个时候名将众多,纷纷崛起于微末之中。而李文忠也是当时极为有名的将领,明朝建国后,论赏军功,李文忠位列第三,得享太庙。歧阳王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随父亲李贞搬到濠州东乡。李文忠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将领,在朱元璋起义时,李文忠就帮朱元璋东征西站,扩展势力。明朝建国后,又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后太祖朱元璋又令其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对其信任之大,可见一斑。李文忠为何如此得朱元璋信任,他和朱元璋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关系是最牢固的关系。像古时候都是一个家族团结在一起定居,供奉一个祠堂,共选一个族长管理宗族。宗族之人,互为依托,互相帮助。那么李文忠如此受朱元璋信任,这中间是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影响呢?应该说,血缘情谊关系的确是朱元璋信任重视李文忠的重要原因。朱元璋时李文忠的舅舅,李文忠的母亲曹国长公主是朱元璋的亲姐姐。小的时候,朱元璋家里贫穷,经常吃不起饭,而李文忠的父亲经常接济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对李家有着很深的情谊。
十二岁时,李文忠母亲去世,父亲带着他在战乱中辗转奔波,直到十四岁时,李文忠才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眼见着这个小外甥,聪明伶俐,很是喜爱,又感念小的时候姐夫的接济之恩,便将李文忠收为养子,带在身边教导,甚至还让李文忠随他姓朱。后来李文忠年龄渐长,可独自领兵后,朱元璋便将他外放出站。而李文忠也不负朱元璋所托,屡建战功,朱元璋对其十分信任,经常派他监军。
明史说李文忠“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李文忠是朱元璋亲族中少数几个读过书,有学识之人。从能力上说,他既是朱元璋手下猛将,也是朱元璋信任的谋臣。另外从血缘情谊上来看,他既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朱元璋疼爱重视的养子。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复杂身份,他才敢于向朱元璋直言劝谏。在朱元璋大开杀戒时,时常规劝。
对于他的死,明史上记载是病死的。他生病期间,朱元璋关心备至,不仅亲自前往探望,还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病逝之后,朱元璋还亲自为李文忠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对于他的死,朱元璋怀疑是华中下毒将其毒杀,因此朱元璋降了华中的爵位,并将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斩首。
对于毒杀的说法,现代许多人都认为是朱元璋干的。那个时候的朱元璋大杀功臣,李文忠多有规劝,听的多了,心生厌烦是很有肯能的。而且李文忠在军中的声望和民心上都颇受拥戴,因此怀疑朱元璋顾忌他,因此毒杀了他。明史说:“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李文忠生病后,朱元璋特地派人照看。而经过照看,短短几个月就去世了。更可疑的是,朱元璋没有诛杀华中,反而将其余医生亲属杀完,仔细想想,多有不通。
无论李文忠是怎么死的,他对明王朝的功绩是不可忽略的,他的军事谋略也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
明朝大将胡大海是怎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2023-12-18
-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有何过人之处,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2023-12-17
-
明英宗内心惶惶,锦衣卫再度猖狂 2023-12-11
-
明世宗朱厚熜为什么会被宫女谋杀呢,嘉靖皇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6
-
大明王朝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死亡之谜 2023-12-16
-
明朝朱元璋与又骑‘龙’又抱‘凤’的娘娘的故事 2023-12-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