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嫣是什么人?因何事得罪王娡导致最终被赐死?
- 中文名:王娡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槐里(今陕西兴平)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前126年(元朔三年)六月庚午日
- 职业:皇后、皇太后
- 主要成就:辅助儿子刘彻登上太子位
- 谥号:孝景皇后
- 陵墓:阳陵
韩嫣,字王孙,韩王信的曾孙,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汉武帝时宠童。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韩嫣曾帮助皇太后王娡找到失落民间的女儿不假,但恐怕正是这事让王娡感到了不满,加上韩嫣受宠信之后的确有些骄纵过度,违法之事并不少,最终因淫乱宫闱之罪被赐死。
韩嫣曾帮太后王娡找回女儿,但恐因此事得罪王娡
王娡早在进入汉景帝宫中之前,曾有普通农户金王孙有过一段婚姻,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金俗。后来,王娡之母臧儿将其从金王孙家强行接回,并将其送入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宫中,王娡很快便取得了刘启的宠爱,但也就此与这个女儿失去联系。
金俗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是母仪天下的王皇后,其在民间逐渐长大,之后嫁人生了一双儿女,每天过着普通人的日子。
韩嫣自幼便与汉武帝交好,汉景帝刘启去世之后,汉武帝继位,韩嫣就此获得宠信。韩嫣不知何时从何地得知了金俗的下落,便趁机向汉武帝说起此事,汉武帝得知自己还有个姐姐流落民间,连忙派人去核实,在获得确切回复之后,便打算将其接回来。
汉武帝于是亲自前往迎接,“跸道,先驱旄骑出横城门,乘舆驰至长陵”,大张旗鼓的杀到了金家门前,不仅将金家人吓的不知所措,金俗甚至被吓得钻到了床底下。在接走金俗之后,汉武帝便直接将其带到了皇太后王娡面前,使其与亲生母亲重新相认。宠信相认的母女二人极为高兴,“太后为下泣,女亦伏地泣”(《史记·外戚世家》)。
不过我们仔细想一下,作为尊贵无比的太后,虽说汉朝时期并不反对妇女改嫁,但这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虽然能够重新与女儿相认让她很高兴,但我想她对韩嫣恐怕是极为不满的。《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在让自己其他子女与金俗相认之后,太后王娡竟然对汉武帝说了一句“为帝费焉”,意思是“让皇帝破费了”,这个态度不得不令人深思。
韩嫣之所以会让王娡不满,恐怕正在于他对待此事的态度和做法,韩嫣知道此事之后,完全可以采取更加隐蔽稳妥的方式,例如私下告诉王娡,秘密接入宫中,岂不更好?完全没有必要将此事弄的天下皆知。
韩嫣深受汉武帝宠信,但多有僭越违法之事
韩嫣是汉高祖刘邦时期诸侯韩王信的曾孙,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其不仅善于起码射箭,更善于谄媚。早在汉武帝还是胶东王时,因为曾与汉武帝刘彻一同读书,对于缺少玩伴的皇子来说,韩嫣与其关系自然较为亲密。在刘彻成为太子之后,两人关系更为亲密。
汉景帝刘启去世之后,汉武帝刘彻继位,韩嫣因善于揣摩皇帝心思,因而更受宠信,官至上大夫。韩嫣在汉武帝面前虽然表现的极为乖巧伶俐,但随着权力扩大,他骄纵的一面却也逐渐展现了出来。
有一次,江都王刘非进京朝见汉武帝,并被皇帝准许陪同自己前往上林苑打猎,当时韩嫣乘坐副车行驶在前,一路狂奔不止。江都王以为是汉武帝到来,连忙趴伏在路边拜见,韩嫣却从其面前疾驰而过,根本没有任何停留。这让江都王感到极为愤怒,曾向王娡抱怨,这令王娡对韩嫣的厌恶又多了一分。
韩嫣因为受汉武帝宠信的原因,能够自由出入永巷(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而韩嫣便借此与永巷宫女有了奸情,并传到了太后王娡耳中。自古以来淫乱宫闱就是重罪,王娡于是以此为由,派使者令韩嫣自杀,即使汉武帝亲自向太后请罪也没有用,韩嫣最终被迫自尽。
韩嫣此人虽然深受汉武帝宠信,但显然并非能臣,想必这也是其被司马迁列入《史记·佞幸列传》的原因所在。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太后王娡的权势仍然极大,韩嫣多次因故得罪太后王娡,最终致使被勒令自杀,汉武帝即使相救恐怕也并不容易。
-
西汉为什么要用一位真公主来和亲呢? 2024-03-13
-
吕雉如何成汉朝专政第一人?吕雉的结局如何? 2024-01-18
-
邓绥有哪些功绩?她去世后,邓氏族人的命运如何? 2024-03-19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李广得罪了谁 2024-01-31
-
不伦之恋:爱上养子的馆陶公主 2023-12-23
-
张嫣到底有多惨?汉朝可怜的皇太后,死之前仍是处女之身 2024-02-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