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春申君黄歇为何会落得那么惨的下场?他经历了什么
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曾担任楚国相国一职,赐十二县,被封春申君。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其中被称为“战国四公子”的春申君——黄歇就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来捋一捋春申君这个人。
黄歇,战国时期楚国人。因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又胸有韬略,很受楚顷襄王的器重,后来他又辅政楚考烈王最后官至宰相。如此一个权倾一时的人物,最后的结局却很悲催,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歇的前半生可谓呼风唤雨,威风八面。秦昭襄王九年(前298)迅速崛起的秦朝在差不多攻克了楚国半壁江山后,楚顷襄王终于认了怂,急忙派能言善辩的黄歇带上大量礼品前往秦国求和。当时,秦国在收服韩国和魏国后正计划联合这两个国家一起攻打楚国。刚巧黄歇在楚国获得了这一重要情报。怎么办呢?派人把这个消息报告楚王已来不及。而且就是知道了又能怎样?以楚国那时的国力哪经得起这么多国家一起“揍”呀!情况危急,黄歇决定立刻上书秦王,陈情厉害,使秦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不得不说黄歇能言善辩,更有力挽狂澜的勇气跟智慧。此后,黄歇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被秦国扣留了十年,也因此和太子成了“铁哥们”,为他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转眼到了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此时楚顷襄王病重,而秦国却不许太子熊完回去。此时黄歇又一次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用了一招“偷梁换柱”法顺利送太子回了楚国。不久楚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完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很快,黄歇被封春申君。后又担任楚国宰相,可以说,楚考烈王给了春申君最高的权力和荣华富贵。黄歇也的确是一个治国理政的好手,此后的许多年,他一心一意辅佐楚考烈王,使楚国重新强大了起来。所以许衡曾评论黄歇说“战国之四君,其可称者,唯一春申耳 至如孟尝、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
对比黄歇的前半生,他的后半生便截然相反,可以说是富贵到手,器满志昏。黄歇不仅帮着楚考烈王把楚国又一次振兴起来,对他个人的是也很关心。他看到楚考烈王宫中那么多妃子,却至今生不出一个太子来,就着急了,就到处找漂亮的女子献给楚考烈王。这是一个叫李园的人出现了,这李园本是赵国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狠毒的投机政客。他听说黄歇到处找美女献给楚考烈王,就带着妹妹李嫣赶到楚国。此人是个权谋高手,又野心勃勃。他在没到楚国前已经布好了一盘棋,而黄歇就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他怕把李嫣直接献给楚考烈王不一定会生出男孩,就先找机会把李嫣献给了黄歇做妾。不久李嫣怀孕。兄妹大喜便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李嫣找了一个机会对黄歇说“您尽心竭力为楚国,当今楚王对您也不错。可惜当今大王至今还没儿子, 您就不怕楚王百年之后,王位由他的兄弟来继承,到那时您的宰相还能做下去吗?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您把我献给楚王,上天保佑我生下男孩,将来孩子做了楚王,那时楚国不就是掌握在您手中了吗?”黄歇一听在理呀,这不就是长久以来心里一直暗暗担心的吗?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把李嫣献给了楚王。李嫣果然得到了楚考烈王的宠爱,不久生下一个男孩,立为太子,李嫣封为王后。黄歇很高兴,李园更高兴,他的计划正在一步完美实施中,此时的李园已经参与朝政,正在平步青云的路上前进。他的野心是取代黄歇成为宰相,那时他就可以权倾朝野了,于是他暗地招募刺客,寻找机会干掉黄歇。
可惜的是黄歇英明一世,如今却一叶障目。他的门客也曾提醒过他,可惜他不相信李园会杀他,真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楚考烈王去世,黄歇前去吊唁,走到棘门被李园派去的刺客给杀了。可惜一代英明神武,闻名遐迩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却命丧一个小人之手。
纵观春申公——黄歇的一生,前期宏才伟略,智安楚国。后期沉迷于“富贵”二字,利令智昏。以至于丢了性命,更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
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2023-12-13
-
晋献公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以残杀亲生儿子为乐的一位暴君 2023-12-25
-
历史上李信为何会伐楚失败?事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他的? 2024-03-11
-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后为什么能善终? 2024-03-05
-
楚怀王和屈原是什么关系 楚怀王算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吗 2023-12-19
-
揭秘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她的身世是什么? 2024-01-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