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花蕊夫人是什么结局?她的死因是什么
960年,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夫人被纳入赵匡胤后宫,为何会被赵光义射死?
这个事情出自于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后录》,杀人者正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而被射杀的则是被称为“花蕊夫人”的后蜀后主孟昶慧妃费氏。费氏原本是歌妓出身,后被后蜀后主纳入宫中,封为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后蜀灭亡后,花蕊夫人与孟昶被迁居至汴京,后来孟昶暴疾而终,花蕊夫人则被赵匡胤纳入宫中。花蕊夫人的死因,则是成为了一个谜,被赵光义射死只是其中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
后蜀灭亡后花蕊夫人迁居汴京,丈夫死后被纳入宫中
后蜀后主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之人,他在嫔妃之外另设十二等级,广征蜀地美女充入后宫,而其中最受其宠爱的,便是“花蕊夫人”费贵妃。
不过享乐在行的孟昶在治国方面可就实在一般,就在他甘于享乐的同时,中原地区的赵匡胤已经完成了“黄袍加身”,并随后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国策,并于乾德元年(963年)正月挥军向荆南、湖南挺进,逐攻灭荆南,平定湖南。就在赵匡胤虎视眈眈之际,孟昶却认为蜀地山川险阻,不足为虑,依然沉迷于享乐之中。
宋太祖乾德二年(920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兵分两路,北路以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今陕西凤县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至十二月,北路军占领利州,次年正月又攻破剑门、攻占剑州;东路军则迅速突破巴东延后夔州(今四川奉节东白帝),连克万州(治今四川万县)、开州(治今四川开县)、忠州(治今四川忠县)、遂州(治今四川遂宁)等地。兵临城下之际,孟昶举城投降,只用了六十六天时间,后蜀便宣告灭亡。
后蜀灭亡后,孟昶和花蕊夫人等人被押至汴梁,孟昶被封为秦国公,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结果仅仅七天之后,孟昶便暴疾而终,终年四十七岁,史学家则大多认为是被赵匡胤给毒死的,原因便是赵匡胤看上了花蕊夫人。
孟昶死后,花蕊夫人便被纳入了赵匡胤的后宫,每日里强颜欢笑,虚与委蛇。不过,至于花蕊夫人到底是如何死的,至今却成为了一个谜。
花蕊夫人被赵光义射死,赵匡胤却无可奈何
花蕊夫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上出现了两种说法,被赵光义射杀,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邵博《闻见后录》的记载,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在后苑宴射(古射礼之一,指聚饮习射),席间赵匡胤向赵光义劝酒。赵光义回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够为我折支花来,我就饮酒。”赵匡胤表示这有何难,于是便让花蕊夫人去折花,谁知道赵光义却拉弓射箭将折花的花蕊夫人射死当场。
赵匡胤被赵光义的行为弄的一愣,随即大怒,但赵光义却立即抱住赵匡胤的腿,哭着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远离酒色!”摆出了一副不愿兄长沉溺于女色的死谏模样。赵匡胤眼看花蕊夫人已经香消玉殒,也不好为了一个女人就责罚于亲弟弟,更不可能为了这么一件事毁了自己的明君形象,于是只好“饮射如故”。
不过,关于赵光义为何要射死花蕊夫人,则主要有三种说法:
1、赵光义以社稷为重。他不想赵匡胤留恋美色,有后蜀这个前车之鉴,赵光义便只好辣手摧花了。不过这个显然说不通,赵光义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显然不大会因此跑去搞什么劝谏,以此作为自己杀人的理由充充门面还差不多。
2、赵光义出于嫉妒。按照北宋末年的《铁围山丛谈》的记载,赵光义当时也看上了花蕊夫人,但却被赵匡胤抢先下手,嫉妒之下逐射杀了花蕊夫人。这种说法也有点差强人意,赵光义虽然好色,但作为王爷和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他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不太可能为了一个花蕊夫人去开罪赵匡胤。
3、花蕊夫人参与了立储之争。花蕊夫人在立储问题上站到了赵光义的对立面,赵光义为了避免自己即位出现意外,逐射杀了花蕊夫人。这一条倒是说的过去,兄终弟及本就不太合礼制,赵匡胤应该也有过由于,如果花蕊夫人真的不断给赵匡胤吹耳边风,那么赵光义的皇位可能真的就泡汤了,只有这种情况下,他才会不顾一切的杀死花蕊夫人这个绊脚石。
关于花蕊夫人的死因,除了被赵光义射杀这种说法外,蔡东藩的《宋史演义》中则记载乃是由于赵匡胤后来宠爱宋皇后,花蕊夫人最终郁郁而终。不过蔡东藩的记载喜欢渲染夸张,轻史料考证,通常不够严谨。
总体来说,因参与储君之争,从而被赵光义射杀这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
“登州阿云案”阿云该死吗?为什么司马光揪着她不放? 2024-03-08
-
郭氏身为宋仁宗的首任皇后为何会被废 不仅仅是误伤宋仁宗那么简单 2024-02-09
-
王安石识破长江水的故事 2023-12-13
-
宋朝抗金名将李纲有哪些英雄事迹?李纲人物生平介绍 2023-12-31
-
宋朝四大名爹:秦桧、蔡京、童贯、高俅 2023-12-15
-
北宋周贵妃简介:宋仁宗妃子,活到了九十三岁才去世 2024-03-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