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夺取荆南四郡后突然间离奇病逝,真相是什么?
刘琦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官至荆州刺史。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志》中对于刘琦的记载并不多,尤其是在曹操南下之后,关于刘琦行踪的记载简直少的可怜。不过,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夺取荆南四郡后,其突然病逝,这的确有些太过突然,不得不令人怀疑,而刘备作为刘琦死后的最大受益者,则更为可疑。
刘琦与荆南四郡
刘琦乃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还是还比较受刘表宠爱,但后来由于弟弟刘琮去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而深受刘表宠幸的其弟蔡瑁和外甥张允也与刘琮关系较好,再加上蔡氏的离间,刘琦逐渐失宠,刘琦与刘琮之间关系也开始变得恶劣。
之后刘备投奔刘表,因为担心被蔡瑁等人陷害,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琦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后,出镇江夏。然而,远离权力中心的刘琦虽然性命无忧,但却也失去了重新获宠的机会,乃至于刘表病重期间,刘琦想要前往探望都不能。
刘表去世之后,蔡瑁、张允等人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刘琦大怒之下意图起兵讨伐刘琮,但此时正值曹操大军南下,刘琦只得彼走江南。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孙权命令周瑜率兵抗曹,曹操谋取江南计划破灭,随即北撤。次年,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其名义迅速夺取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荆南四郡。
荆州本是刘表之地,刘琮以刘表之子的身份夺取荆南四郡可谓名正言顺,东吴作为对抗曹操的主力,对此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而刘备作为刘琮的支持者,也算是暂时有了一个安身之地。
刘琦之死疑点重重
建安十三年(208年),就在刘备以刘琦名义夺取荆州四郡的同年,刘琦病逝。由于史料中关于刘琦的记载实在太少,再加上其与荆州的归属问题息息相关,因而他的身死可谓疑点重重。
那么刘琦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我认为无非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病逝。史料中对于曹操南下后,刘琦的行踪记载极少,有可能是因为刘琮此时已经患上了疾病,因而无法频繁现身,如果是这样,刘琦最终因病去世应该是个偶然事件。在《三国演义》,鲁肃在见过刘琦后,对周瑜回报说,“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也就是说刘琦乃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不过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且不说史料中从来没有记载刘琮喜好酒色,以其身处的环境来说,先有蔡瑁等人虎视眈眈,后又有曹操南下危机重重,他哪里还有空闲纵情酒色?因此,即使刘琦是因病去世,也不可能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而应该是忧劳成疾或其他恶疾。
2、刘备所杀。刘琦作为荆州的继承人,在其死后,由于刘表已经身死,刘琮则下落不明,作为刘琦叔辈、且身在荆州的刘备便成为了唯一继承人。可以说,刘琦身死,对刘备最为有利,故而一直以来,刘备在此事中的嫌疑可谓最大。毕竟,对于一直缺少稳固地盘的刘备来说,此时夺取荆州四郡作为立身之处,无疑是最佳时机。不过,由于刘备一直以来树立的“仁义”形象,巧取豪夺显然有损其形象,让刘琦“自然死亡”无疑是个最佳选择。
3、东吴所杀。作为击败曹操的主力,却在战争中获益最少,这显然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同时,荆州地区对东吴实在太过重要,刘琦、刘备占据荆州,就如同插入东吴心腹的一把利刃,随时威胁着东吴的腹地。不过由于刘琦占据荆州乃是名正言顺,东吴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与刘备一样,东吴如果强取,道义上讲不过去,但如果刘琦去世,东吴便也有了插一手的机会,毕竟此时刘备的实力,对东吴来说太过弱小。
不过,虽然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但无疑刘备的嫌疑最大,因为刘琦死后,他不仅得到了荆州四郡,而且不久后便向东吴提出了换地的请求,而东吴方面对此反应显然有些迟钝,应该是知情较晚。
当然,嫌疑归嫌疑,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就是刘备杀死了刘琦。因此,一般认为刘琦乃是病逝的。
-
汉武帝的晚年过得如何?与儿子之间有什么矛盾? 2024-03-09
-
历史上真实的刘邦是什么样的?真的是市井无赖吗 2024-01-25
-
曹氏是什么人?她又是什么结局 2024-01-28
-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死因之谜 2023-12-23
-
刘邦的儿子为什么除了刘恒之外都不得善终? 2024-02-17
-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有多难破解? 2024-03-2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