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在老四胤禛继位之后的下场怎么样?
众所周知,“九子夺嫡”之结果是皇四子胤禛胜出,成功继承了皇位。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胤禩,是康熙皇帝第八子(未序齿除外),她的母亲是良妃卫氏,在康熙三十九时,仅有两人被册为嫔,其中一个就是已经年老色衰的卫氏。
为什么年老色衰的卫氏可以受到册封,因为胤禩很受康熙宠爱,康熙三十七年时,在受封爵位的皇子中,胤禩是最年轻的一位。
没过多久,卫氏就晋升为良妃,是当时除贵妃外的五个妃子中,资历最浅、生皇子较晚的人。
胤禩生母虽是良妃卫氏,不过胤禩小的时候却是由皇长子胤禔的母亲惠妃抚养。所以胤禩和惠妃的感情很深。比如雍正继位后,因为惠妃的亲子胤禔已经被圈禁,惠妃就迁居到了胤禩府中(那时雍正还没有圈禁胤禩)。
胤禩从小就聪明过人,同时他自小也通晓世故,故而养成了他亲切随和待人之风。因为胤禩为人亲切随和、待人处事贴心灵活,所以在当时朝中他很有人缘。康熙皇帝对他也颇为器重,所以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发挥。
胤禩不仅和大多皇子、大臣关系亲厚,而且在江南士子心中也有很好的口碑。
不过为人再亲切和善的皇子,对皇权也不会无动于衷,在康熙后期发生的众子夺嫡事件中,胤禩是个重要的人物。
当时太子遭到废黜复立,朝廷局势突变,诸位皇子的实力增加,而太子则势弱,这时众多皇子就有了夺嫡之心,胤禩就是重要的一位。
再后来太子又遭到废黜,太子位空缺,本来呢,以胤禩的能力、人缘,他夺嫡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不过因为“毙鹰事件”,彻底让胤禩断绝了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
毙鹰事件发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前往热河巡视,胤禩本来应该跟随在康熙身边的,但当时刚好是胤禩母亲良妃去世两周年祭日,所以他就未赴行在请安,而是去祭奠他的母亲去了。
当时胤禩只是派太监向康熙说了情况,而后胤禩又专门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给康熙。本来这两只海东青是好好的,但到康熙手中时候,却变成了两只死鹰。康熙皇帝当时就极其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在诅咒他,当即就召诸皇子斥责胤禩,并说: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经过这次的毙鹰事件,让胤禩大受打击。
胤禩的个人威望虽然遭到了打击,但胤禩并没有认输,他虽没有夺取太子的可能了,于是他就扶植、支持十四阿哥,当时十四阿哥称大将军王,为亲王体制,康熙皇帝选十四阿哥出征,为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可见康熙对他的重视。
也正是如此,十四阿哥就成了人们心中最有可能的储君人选。
然而政局突变,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隆科多传达四阿哥胤禛继位,胤禛继位后,是为雍正帝。胤禩曾经是雍正的重要政敌,如今雍正继位,那等待胤禩的将是他不幸的开始。
胤禩毕竟在朝中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开始的时候,雍正并没有立刻对胤禩发难,而且为了稳定人心,他先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当时雍正是让胤禩和胤祥、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物,以示优宠来稳定人心。
但等雍正皇位做稳后,他就开始找理由对付胤禩了。
一开始,雍正先对跟胤禩亲密的人下手,把他们全部遣散,以此来孤立胤禩。之后又常常斥责胤禩。
最终在雍正四年正月的时候,胤禩、胤禟被革去黄带子,并由宗人府除名。没过多久又把胤禩的妻子革去福晋,并休回外家,二月,胤禩被圈禁于宗人府。
三月,雍正迫使胤禩、胤禟改名,胤禩迫于无奈改名为“阿其那”,九月胤禩去世于禁所,享年45岁,到乾隆时期,下旨恢复胤禩原名,并恢复宗室、录入玉牒。
-
容妃是谁?后来改嫁乾隆皇帝成为宠妃 2024-01-30
-
乾隆的真实长相是什么样子?郎世宁笔下的乾隆和想象不符! 2024-02-21
-
固伦靖端长公主:皇太极的掌上明珠,守寡长达36年 2024-03-14
-
她为65岁的康熙生下一子,一生得宠 2024-03-16
-
光绪最不宠爱的妃子,瑾妃最后结局如何? 2024-01-05
-
隆科多逼供乱政时,张廷玉为什么不拿出诏书? 2024-01-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