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李勉和李渊是什么关系,关于李勉的故事
- 姓名:李渊(公元566~公元635)
- 别名:李叔德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1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635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 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 庙 号:高祖
- 谥 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年号:武德
-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陵墓:献陵
- 下一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
李勉,字玄卿,唐朝宰相、宗室,郑王李元懿曾孙,而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所以李勉为唐高祖李渊玄孙。简单一句,皇室宗亲。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玄虚。颇有长名,官至开封尉。
当时天下承平,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难治,李勉洞察民情,为民所信服。安史之乱后,李勉跟随唐肃宗来到灵武,拜为监察御史,特别注意维持朝廷礼仪,深得唐肃宗的信任。李勉这个人政治上颇为清廉,是唐代中后期难得的好官,敢于谏言,打击宦官,但是当时李辅国权力太大,李勉不肯依附,便被贬出朝廷。唐德宗时期,李勉再次被重用,但是李勉并无军事才能,对于李希烈反叛一事,李勉率兵征讨,结果节节败退,事后,引咎辞官,但是德宗却赦免了他,李勉觉得很惭愧,便再也无脸有所建议,只在位充数,不谋其政。
虽然德宗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惩罚他,但是后面李勉失势,也正因为德宗。贞元元年,唐德宗想要用新州司马卢杞为澧州刺史。但是朝中的给事中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不肯发布诏书。在这里碰了壁之后,德宗就去问宰相说:“让卢杞当一个小州刺史,可以吗?”毕竟得到宰相的支持,更容易行事,但是这个时候的李勉已经是只在位不谋其政的人了,他已经丧失了当年那种勤勤恳恳的热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陛下打算给他官做,即便让他当大州刺史也是可以的,只是会让天下百姓失望。”德宗只听了前半句,后半句完全没考虑,直接任命卢杞为澧州别驾。
之后,德宗终于看到了卢杞的真正品行,气愤着问李勉:“大家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答道:“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的奸邪之处。”时人都称赞李勉正直,但是德宗不高兴了啊,你知道他奸邪,却不跟我说,便逐渐疏远于他。 可惜了,谏言说过,只不过不是死谏而已,直接被当成耳旁风了,反过来还要怪罪于李勉。
李勉这个人,最驰名的是他的品行,有关他的民间故事,有这么一则,叫“李勉埋金”,也可以说是“李勉藏银”,李勉从小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
故事就由此开始,他家境贫寒,但是从不贪取不义之财。有一次,李勉外出学习游历,在旅馆里碰到了一个要上京赶考的考生,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两人聊得非常投机,成了好朋友。但是之后不久,考生病了,李勉请郎中、亲子煎药,细心照顾友人的起居饮食,甚至亲自到山上去挖买不到的草药,但是这个考生却一病不起,即将离开人世。
在临死之前,考生将李勉叫到床前,叫他把自己床下的小木箱拖出来,说道:“这本是我上京用的盘缠,现在用不到了,这些天来感谢你的悉心照顾,我死后,这其中的银子部分用作置办板材、下葬的费用,剩下的都给贤弟你,请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会一直不安的。”
为了死兄弟安心,李勉便答应了此事,收下了银子,第二天,考生果真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但是那剩下的银子,李勉却丝毫没有动,而是将其包好,悄悄地藏在棺木下面。后来,考生的家属接到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移出棺木之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颇为吃惊,了解了银子的来历后,对李勉更加地崇敬。
如此一故事,直接地表现了李勉不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儒雅风度,不贪财,重情义。
-
武则天身边的红人,上官婉儿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0
-
殷开山是谁 殷开山和唐玄奘真的有关系吗? 2023-12-17
-
唐朝宰相崔佑甫是怎么样的人,历史评价如何 2023-12-18
-
唐朝宰相裴冕是有哪些功绩 裴冕的历史评价怎样 2023-12-18
-
张九龄当上了宰相吗 他是怎么死的 2023-12-18
-
裴寂是谁 他和李渊是什么关系? 2023-12-1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