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妃是什么身份?李世民霸占她的目的是什么?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唐朝著名的历 史事件“玄武门之变”,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评价非常高的皇帝,但是到底该如何评价李世民,成了后来儒家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之所以很头疼,是因为按照儒家的标准,李世民把事情做到了极端,好的方面,李世民作为皇帝的确是儒家最推崇的那种皇帝,勤政爱民,胸怀宽广,诚恳纳谏,和魏征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后世君臣关系的典范。
但是李世民在个人道德方面,却犯了儒家根本性的原则,那就是逼迫自己的兄弟,残杀自己的手足。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就主动退位了,这其实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因为如果不退位,李世民的屠刀,会毫不犹豫地朝着李渊砍过去。
因为事情很明显,这个李世民杀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更重要的是,他杀死的是国之太子,是国家的根本。
而且李渊也不只是三个孩子,如果不把李渊拿下,那很显然李世民的下场将会是非常凄惨的,毕竟玄武门之变,跟历史上无数类似的事件一件,只不过后来那些事都有了统一的名字,谋反。
所以如果李渊不退位,李世民只能除掉,幸好没有发生更惨的惨剧,但李世民逼迫父亲退位,杀掉自己的亲哥哥弟弟,这已经是在儒家伦理里最差劲的一个人格标本了。
李世民这么做了之后,顺带还有个副作用,那就是唐朝其实并没有很重视儒家,就是因为儒家过分强调家庭伦理,在家庭方面,犯过大错的李世民,给唐朝定调子就是儒家学说不能过分宣扬。
这跟晋朝有得一拼,晋朝是中国最强调孝道的朝代,尽管中国各个朝代都强调孝,但晋朝是最强烈的,因为从曹操到司马懿,这风云变幻跟忠字是完全不沾边,不能强调忠,所以晋朝也就只能是强调孝了。
政治上的事,最终李世民解决得很好,整体上对李世民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但在民间李世民还有一件事,一直是被人诟病,那就是霸占了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
李世民这事做得实在太绝了,因为史书上对情感问题很少记录,现在只能通过事实来分析,齐王妃跟李世民之前到底有没有私情什么的,这个还真不好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世民很喜欢这个齐王妃,后来还曾经有立她为后的打算,后来因为朝臣的反对,也就作罢了。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齐王妃的身份,她是大名鼎鼎的杨氏,在唐朝初年那个非常讲究门第的时代,杨氏之女绝对能称得上是大家闺秀,本身的质量是非常高的。
李世民宠爱这个杨氏,那肯定有拉拢这些世家大族的意思,最后说到这个霸别人的老婆,这个在唐朝宫廷并不算太过分的事情,因为草原上一直都有这样的风俗,一个家族内部,女人是可以继承的,父亲死了,只要不是亲生母亲,父亲女人,儿子都是可以接着用的,这个都是因为草原上气候恶劣,生存不易,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风俗。
而唐朝在历史上一直被叫脏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草原制度的保留,在伦理方面,跟中原和伦理观念不同,所以很容易被人诟病。
可以这么说,李世民霸占齐王妃,在他看来,甚至包括齐王妃看来,都不是什么大事,后来他们的儿子被封为曹王,小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只可惜后来跟着武则天清洗李唐王朝的时候,被清洗掉了,没有善终,这跟跟人作不作死没关系,就只是因为他是李唐皇子而已。
-
杨玉环是怎么当上贵妃的?26岁成贵妃为何一生无子? 2023-12-10
-
崔湜是如何上位的?他为何会被唐玄宗赐死? 2024-03-15
-
李渊掌百万雄兵,尉迟敬德逼宫时为什么会投降? 2024-01-08
-
唐朝著名诗人,揭秘诗仙李白的传奇一生 2024-03-04
-
大唐时期名将张士贵,他在历史上真实人品如何? 2024-01-04
-
李世民礼贤下士并以仁义著称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2024-01-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