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第一平定功臣是萧何还是曹参?刘邦是如何解决的?
- 中文名:萧何(约公元前257~公元前193)
- 别称:萧相国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丰邑(今江苏丰县)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57年(乙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3年7月8日
- 职业:丞相、政治家
- 主要成就: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制定汉律
- 代表作品:《九章律》
- 谥号:文终侯
- 地位: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 中文名:曹参(?~公元前190年)
- 别 名:曹敬伯、曹相国
- 国 籍:中国(汉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0年
- 主要成就:西汉开国功臣,攻下2国和122个县 担任丞相休息无为,恢复经济
- 封 爵:平阳侯
- 谥 号 懿侯
- 典 故:萧规曹随
- 史书记载:曹相国世家
- 姓名:刘邦(256.12.28~195.6.1)
- 别名:刘季、汉高祖、汉高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主要成就: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 逝世年龄:62岁
- 谥号:高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长陵
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汉朝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大概是因为自己子孙做的孽,得罪了司马迁,把汉高祖写得实在是不像话。
如果没有刘邦的功业,中国的历史轨道很可能会划向另一个歧途,尤其是项羽想要恢复的分封秩序,如果真的搞成了,那乱世可能还要再延续几百年。
提到刘邦这个人,动不动就说他是流氓皇帝,也许刘邦是流氓,但那是他当皇帝之前的事情,刘邦做了领袖和皇帝之后,其行为完成符合一个最优秀帝王的标准。
很多人在乱世之中,趁着天下大势,一下子成了草头王,风光无限,之后就开始肆意地挥霍和享乐,历史上很多人都是在取得了一定成果之后,就彻底跌入了温柔乡。
但刘邦没有,尽管说刘邦好色无耻等等言论,但史书上也记得清清楚楚,自从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刘邦几乎没有消停过,一直在亲自领兵打仗,做了皇帝之后也依然如此。
刘邦年轻的时候,做过任侠,在秦朝做的也是武职,可以说是个领兵打仗的材料,尤其是做了皇帝之后,也丝毫没有放松读自己的要求。
凡是异姓诸侯王叛乱,刘邦都是亲自带着人去砍杀,对付匈奴也是亲自上阵,虽说在白登山差点被弄死,但刘邦这种亲自上战场从不懈怠的精神,是历代帝王中非常罕见的。
而且刘邦可不是光有匹夫之勇,他做皇帝做得也非常合格,最典型的事情,就是汉初平定功臣谁是第一的问题。
秦国以军功立国,这个标准其实很简单,你在战场上砍死多少敌人,就有多大的功劳,这个非常公平,也简单易行。
按照军功,这在汉初也是非常盛行的论调,很多将士们都觉得,自己出生入死,天天提着脑袋打江山,这功劳多大呀。
刘邦也是一直在打仗,他知道打仗的危险和功劳,但刘邦绝对不仅仅是个将军,他要统筹全局,他眼光深远地看到了文官的价值,尤其是萧何的价值。
最终在一片武将的反对声音中,坚持把萧何的功劳评定为第一,这可是中国历史上一大风向标,从汉朝开始,就意味着我们不是一个纯粹靠武力征服天下的国家,这才历史上绝对是开创性的举措,此前的东周时代,向来都是谁军功大谁的功劳就大。
此后历代君王,在评定开国功臣的时候,都是把文官设置在了武将的上面,这可以说是刘邦开创的传统。
刘邦被严重低估和丑化了,可能主要是司马迁写得太好了,鲁迅有一句赞美,实际上可能是另一种灾难性的批评,叫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史家之绝唱很好理解,无韵之离骚很多人都没感觉,离骚可是公认的文学界的天花板,以文辞华丽优美著称,而史记却被赞为是没有韵律的离骚,足见司马迁的文学才华有多好。
但文学才好过于高的史学家,在塑造了人物个性鲜明的同时,一旦加入情感因素,那褒贬可就非常明显,让人印象深刻。
把项羽写得勇猛无比,是个失败的悲剧英雄,把刘邦写得很是不堪,一副流氓地痞相,就是文学性太好了,所以大部分对这个印象都非常时刻。
以至于刘邦很多伟大的地方,都被遮蔽了,作为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的眼光和所作所为都是非常伟大的举动,后世很多帝王其实都没有刘邦的魄力和智慧。
-
七岁的刘彻是怎么坐上太子之位的?背后是谁在帮忙? 2024-01-10
-
张良晚年是怎么躲过吕布的追杀,明哲保身的? 2024-01-20
-
杀死自己亲儿子的金日磾,为何得到汉武帝重用? 2024-03-16
-
新朝军队号称百万之众 刘秀三万人是怎么做到以少胜多的 2024-02-26
-
汉章帝时期的八大护羌校尉分别是谁?他们有哪些功绩? 2024-03-19
-
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们都是治国人才? 2024-02-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