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是如何稳固政权的?他的死因是什么?
- 中文名:宇文邕(543~578)
- 别名:周武帝,祢罗突
- 字号:小字祢罗突
- 所处时代:南北朝末期(北周)
- 民族族群:汉化鲜卑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543年
- 逝世日期:578年6月21日
- 主要成就: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打击世族,兴兵灭北齐,统一北方
- 代表作品:《象经》
- 庙号:高祖
- 谥号:武帝
- 陵寝:周孝陵
- 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 在位:560年~578年
宇文邕,即北周武帝,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皇帝。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歌舞几时休,北朝霜刃照九州,在许三年戎马命,哪有隋唐明月楼。这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生在南北朝时期,终结北朝乱世,他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这样的帝王从来都不缺少传奇轶事,南北二朝划江而治,北周的天子先后被权臣宇文护控制,弑君欺主成为了北周皇帝的日常。在宇文邕登基之前,上一代皇帝周明帝就是被丞相宇文护下毒杀害的,之后宇文护拥立宇文邕登上皇位。宇文邕深知自己不过是宇文护的傀儡,如果不能摆脱宇文护的控制,明帝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之鉴。诛杀宇文护不仅是为了夺回江山的大权,同时也是为了自保。
宇文护是朝中的重臣,党羽颇多,诛杀宇文护看似简单,如果大动干戈必定会打草惊蛇。如何才能制定一个万全的策略,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宇文邕却展现出超人的勇气与智慧。他并没有表现出对宇文护专权的不满,反而韬光养晦,事事顺从宇文护的安排,让他对自己放下戒心,即便如此,宇文护还是处处逼迫宇文邕,意图取而代之。一次宇文护外出回朝,宇文邕以给太后请安为由,将宇文护骗到了太后的寝宫,用玉珽猛击宇文护后脑,同母胞弟协助下,成功诛杀此贼,大权终于掌握在宇文邕手中。
公元575年,政权稳固的宇文邕终于决定干掉北齐,果断的行事风格,率兵长驱直入北齐边境。多年来,北齐和北周之间的战火不断,两者整体实力平衡,所以战争结果自然也是胜负互现。但是,自宇文邕亲征后,这种平衡的状态渐渐的被打破。首先,北周在“灭佛事件”后,北周经济实力大增,扩大府兵,和亲突厥、南北朝通好等强有力的外交策略。其次,北齐却故步自封,荒淫无道,坑害忠良,政治上争权夺势,内乱不断,经济上也不断的走向下坡路。
宇文邕之所以决定攻打北齐,主要原因是他能清楚的认清北齐恶化的政治经济形势。公元575年,宇文邕亲自率军围攻金墉城,同年7月份,宇文邕率领6万大军进入北齐境内,因为严明的军纪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公元576年,宇文邕再次率领大军讨伐北齐,多路人马并进,拿下了平阳,随后攻占晋阳。次年,宇文邕大军直捣黄龙,打入邺城,北周胜,北齐灭,历史为宇文邕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便成为了北周的国土,为之后隋朝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有生离死别,这样的情况即使身为皇帝的宇文邕也不能避免。在摆脱了权臣的控制、攻灭北齐之后的宇文邕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这个时候的他拥有着一匡天下的雄心壮志,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公元578年宇文邕率领军队北伐突厥,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刚到半路的宇文邕,突然感觉到了身体不适,无奈之下,只能半路折返。回到都城后不久,这个南北朝时期最有能力统一天下的皇帝,就这样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北周武帝死亡的时候,年仅三十六岁。在北宇文邕的治理之下,当时的北周政权已经完全有实力统一天下。可惜上天却没有给宇文邕充足的时间。直到临终的时候,宇文邕也在一直凝视着一张军事地图,也就是在宇文邕死后的十年隋文帝杨坚彻底结束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如果北周武帝宇文邕不如此英年早逝的话,那么他绝对是一个能够比肩秦皇汉武的存在,而在他死后的杨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捡了宇文邕一个大便宜。
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叙述的一样“历史好比人生,抱憾的心情无法使已失去的一瞬重返”,北周武帝宇文邕在结束南北朝数百年的乱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一系列政策改革,也使得他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明君。
-
南北朝皇帝萧衍:在位48年,为何40年不进后宫半步? 2024-02-22
-
梁武帝萧衍登上帝位后都做了些什么,让自己沦为笑柄? 2024-03-16
-
拓跋焘的女儿的上谷公主,揭秘其两段失败婚姻 2024-02-11
-
历史上独孤信的地位如何?是什么身份? 2024-03-17
-
北魏为什么要推出子立母死制度? 2024-03-13
-
冯小怜长相到底有多美 北齐灭亡后被当做战利品转手他人 2024-02-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