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之后为何要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
- 姓名:刘邦(256.12.28~195.6.1)
- 别名:刘季、汉高祖、汉高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主要成就: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 逝世年龄:62岁
- 谥号:高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长陵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不知道没关系,历史名人小编告诉你。
刘邦,在秦朝末期推翻秦朝的暴政,在与项羽争权夺利中打败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其为汉高祖。提起刘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半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地痞形象。但是,一介莽夫在成为皇帝之后,也有贴心孝顺的时候。
在刘邦还是农民的时候,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因为刘邦每天“吊儿郎当”,好吃懒做,不下地干农活,这使一向勤勤恳恳的父亲对自己这个一事无成的儿子感到愤怒又着急,常常训斥刘邦,希望他能早日开窍。但事与愿违,刘邦不但没有如父亲所期望勤恳耕种,反而把恶劣性格发展到极致,发展的结果就是起兵造反。
对于刘邦的起兵,刘家人并不看好,他们对刘邦的胜利不抱希望,所以也没有参与到造反的行列。但是即便这样,他们还是难以和刘邦划清界限,刘邦的造反还是给刘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原本安定的刘家为了躲避追兵,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想见,在这个过程中,刘父对刘邦这个儿子应该是已经彻底失望。
出刘家人意料的是,楚汉相争的结果以项羽自刎而告终,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登上天子朝,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成为皇帝的刘邦,在享受高贵奢靡的宫廷生活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身份还是农民的家人们。他将父亲接进宫,替父亲安置好生活,还隔三岔五的到父亲那儿嘘寒问暖,俨然一副“大孝子”的模样。在宫中,人们都称刘邦的父亲为刘太公。
起初,在父亲面前,刘邦放下自己皇帝的身份,只将自己视作一个应当尊敬父亲的儿子,就如平常父子那样对父亲行礼,刘邦和父亲都没有察觉不妥。但是在刘邦父子身边的人看来,皇帝不该向任何人行礼,即使是父亲,也应该由父亲向皇帝下跪行礼,否则不符合君臣之礼。经贴身管家的提醒后,刘太公方恍然大悟。后来刘邦再来探望时,刘太公手持扫把,看着自己的儿子毕恭毕敬地欠身后退,在刘太公眼里,眼前的人不再只是自己的儿子,更是统治包括自己在内的万千百姓的天子,是高高在上受人仰瞩的。
孝顺的刘邦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他心中,父亲的身份是在儿子的地位之上的。但是他又碍于自己尊为皇帝这一身份,不想破坏君臣之礼。一面是父子关系,一面是君臣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作出恰当的调和,使两边的规矩都不破坏呢?最终,刘邦想出了一个两全之计:封来自草根百姓的太公为“太上皇”,给予父亲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处于这个地位的父亲又不能参政,干涉皇帝的治国。
这样,既保住了皇帝的地位和尊严,又提高了太公的身份,有效调和了君臣和父子这两对关系的矛盾。刘邦的父亲,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从此,后代的皇帝便沿袭刘邦流传下来的传统,新皇帝即位,若新皇帝的父亲或老皇帝还在世,便封其为“太上皇”,历史上著名的“太上皇”有唐高祖李渊、宋徽宗赵佶、明英宗朱祁镇以及清朝皇帝乾隆。
从“太上皇”的册封一事,我们不难看出刘邦作为儿子,对父亲还是心怀敬意的。即使父亲在刘邦干出一番事业之前对刘邦很不看好,成为皇帝的刘邦也没有过多地记仇和计较。反而为了保留父亲的颜面,不让父亲向自己下跪行礼,而给予父亲至高无上的身份。那么为何后来的汉朝如此推崇“孝文化”,其中缘由便不言自愈了。
-
杜康酒壮霍光胆 霍光舞剑杀也先 2023-12-23
-
刘邦死后,为什么没有人阻止吕后专权? 2024-02-18
-
赵飞燕为什么不能怀孕,赵飞燕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4
-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 2023-12-23
-
盘点历史上权势滔天的四个女子,武则天吕后上榜 2024-02-21
-
傅燮是什么人?战死沙场之前,数千敌军向他磕头请他离开 2024-02-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