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吴应熊死的十分憋屈 历史上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吴应熊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634年
- 逝世日期:1674年5月18日
- 职业:额驸、少傅兼太子太傅
- 封爵:三等子爵
- 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
- 配偶:建宁公主
- 追谥:孝恭皇帝
对吴应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应熊在小说中死得非常尴尬,历史上真实的吴应熊是怎么死的?
《鹿鼎记》中的吴应熊实在是个倒霉蛋,他不仅在大婚的时候被新娘建宁公主阉割了,而且建宁公主还和别的男人跑了。那么历史上的吴应熊,真的是这样的吗?
(吴应熊剧照)
吴应熊是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生于明代末年。
顺治十年,在顺治帝和孝庄太后的安排下,13岁的建宁公主下嫁给了吴应熊。
吴应熊不仅被封“和硕额驸”,还被授予少保兼太子太保的头衔及三等子爵等,一时风光无比。
按理,满清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的,为了拉拢蒙古势力,便一直坚持“满蒙联姻”,因此清代前期的公主,都无一例外地嫁给了蒙古贵族。
此外,满清又是在关外建立的政权,在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为了提防汉人,他们在统治上一直实行“崇满抑汉”的原则。不光汉人根本不可能跻身于核心政治圈,而且重要的职务也都由满人担任。之所以会这样子,用他们的话说,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当时的汉人地位是很低的。
那么,19岁的吴应熊究竟何德何能,为何他会成为第一个迎娶公主的汉人额驸呢?
这不得不提到吴应熊的爹吴三桂。
在满清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吴三桂可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
吴三桂是明代辽东人,他出身于将门之后,早年既学习又习武,在19岁时便考中武举人,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吴三桂不仅自身能力突出,而且他的背景也相当华丽。他爹吴襄是锦州总兵,舅舅祖大寿也是手握兵权的总兵。有这些人在朝中提携,再加上崇祯皇帝对他器重有加,因此吴三桂想不平步青云,都没有道理。他在27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了手握重兵的宁远团练总兵。
(吴三桂剧照)
惋惜吴三桂并非忠君报国之人,在得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后,他不仅献关降清,还成为镇压农民军和抗清义军的先锋将领。
由于吴三桂为满清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绩,因此在他消灭了南明政权后,清廷为了以示恩宠,不仅让他镇守一方,还封他为平西王,一时吴三桂的权力和声势,几乎无人能及。
不光如此,孝庄太后还把建宁公主下嫁给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这样一来,吴应熊不仅成为了“和硕额驸”,而且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及三等王爵等。
权势显贵的吴三桂,又加了一重皇亲国戚的身份,这样的殊荣在朝廷中可是独一份了。
当然,由于娶了建宁公主,身为和硕额驸的吴应熊,就不能再住在远在云南的平西王府了,而是得和建宁公主住在位于京城的公主府。
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婚姻还算美满,并且建宁公主还为吴应熊生下了长子吴世璠和次子吴世霖。
惋惜在康熙十二年,吴应熊和建宁公主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建宁公主剧照)
原来,吴三桂就算把吴应熊放在京城做人质,但是面对像土皇帝一般的吴三桂,清廷依然不能放心。
所以清廷在政权进一步稳固后,便开始想办法分解吴三桂的权势了。
第一件事就是以“云贵军事已停”为由,收缴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信。
第二件事就是剥夺了他在地方上的人事任免权和司法权。
本来,吴三桂只想学明代的沐英做“世镇云南”的平西王,可是清廷显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吴三桂心有不甘,于是一方面暗中扩充兵马,另一方面又以“苗蛮构衅”为由,数次要挟清廷并索要军饷。
这样一来,清廷和吴三桂之间的矛盾就非常尖锐了。
待到康熙削藩的时候,吴三桂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造反。
当然,吴三桂并没有忘记吴应熊,在起兵前夕,他还暗中派人到京城,打算把吴应熊接回云南。
吴应熊深知他若走后,一定会引起清廷的注意,同时也就等于把吴三桂起兵造反的事情坐实了。
所以,为了麻痹清廷,吴应熊决定留在京城。不过他还是把康熙皇帝准备削藩的事告诉了密使,并且让密使带走了长子吴世璠。
果然,吴三桂起兵后,做为人质的吴应熊及他的次子吴世霖都被清廷绞杀。
至于吴应熊的长子吴世璠,虽然在吴三桂死后,他也做了几天皇帝,惋惜由于内部倾轧,军心涣散,很快他的队伍就被清军镇压,而他也在战乱中被清军割下了首级。
如此一来,原本和睦的一家人就剩下了建宁公主,可怜此时她才30多岁,面对夫死子亡,她又何尝不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呢?
(参考史料:《清史稿》)
-
讷亲是什么样的地位?他是什么下场 2024-02-01
-
弘时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雍正在临死前都要处死他? 2024-03-15
-
福全:顺治最喜欢的儿子,却受康熙打压 2024-02-21
-
清太祖努尔哈赤简介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分别是什么? 2023-12-18
-
康熙唯一的皇贵妃是谁?生下唯一的公主 2024-01-13
-
李鸿章是好是坏?李鸿章到底有多聪明? 2024-03-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