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登基称帝 期间为何没有大臣支持李渊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 姓名:李渊(公元566~公元635)
- 别名:李叔德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1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635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 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 庙 号:高祖
- 谥 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年号:武德
-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陵墓:献陵
- 下一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
还不了解:玄武门之变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为帝,为何没有大臣支持李渊?
唐代在我国历史中享有盛名,也是少有鼎盛时期,在封建等级阶级森严的社里,百姓生活的也极为安稳和富足。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唐代以其独特的气质引起现代人的好奇。现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于历史的痴迷却从未衰减,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也时常被古人的智慧所惊叹。影视剧中的历史虚假,往往掩盖了人物真实性格和作为,古书野史中的记载,大多掺杂着作者的情感,我们只能通过文物和历史背景、专家人士研究结果中了解。
李世民是唐代一代英主,其成为后人争相效仿的榜样,但是他的皇位得来的显得冷血无情。生于帝王之家,自出生起便没有做选择的机会,命运已经被安排好。在严格长幼之分的社会中,李世民即使在未成年便能骑马上战场屡获奇功,也始终没有接近最核心的权利。唐高祖李渊虽才能平庸,在儿子的辅佐之下也能平复战乱稳居皇位。现实的残酷摧毁了本就不坚固的关系,最终也兄弟残杀,至高无上的权利战胜了亲情。
李渊两个才华出众的儿子
李渊的孩子众多,在还是皇帝的时候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是起最为出众的两个孩子。李渊的文武谋虑与两个儿子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李世民在乳臭未干时便能上马杀敌,战功累累领军打仗从不退却。反观李渊无论是在争夺皇位还是后来的治理朝政,自己都像一个傀儡,并没有花费才能。李世民的障碍就是太子李建成,作为亲兄弟两人之间只有激烈的竞争,并无半点手足之情,为了相互抗衡李建成负责朝中文事,李世民负责武事。
李世民掌管军事大权,位高权重被李渊忌惮,为保重皇位平时较为偏袒李建成。皇权竞争是极为残酷的,失败就意味着死亡。李世民很清楚地了解,父亲李渊在退位时一定会将皇位传给李建成,那时自己一定会被赶尽杀绝。为了得到皇位保住性命,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令人骇闻的玄武门之变。身处至高无上皇位的李渊,没有被人放在眼里,李世民了解当自己杀死哥哥之后,皇位定然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为帝
古代皇帝皆擅长玩弄制衡之术,让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相互抗衡,达到国家政治稳定的局面。李渊自认为自己的手段高明,实则让李世民惶恐终日,最终掀了桌子成功发起了战乱。玄武门之变极为残忍,在权利面前手足之情真的是不足挂齿吗,兄长和弟弟惨死在自己进阶的屠刀之下。倘使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思考问题便会发现,如果自己不杀了他们,之后死的就会是自己。李世民突出的才能早就引起了兄弟的忌惮,怎会留他活命。
为何没有大臣支持李渊
李渊自认为高明的手段,实则自己却是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治理国家没有优秀成效,孩子也没教育好,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和父亲。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渊继续当了九年的太上皇,在此期间就是寻欢作乐。之前朝中大臣也都没有站出来支持李渊,甚至平时关系较好的官员,在此时选择保持中立。
-
帮李渊建立唐朝的两个功臣是谁?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2024-02-09
-
历史上李隆基的后宫妃子真有上万个吗? 2024-03-13
-
古代最为清廉的宰相 穷到连皇帝都叫他贪一点 2024-03-07
-
唐朝三代为相的刘景先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9
-
郭孝恪作为唐朝名将,为什么打仗时会孤立无援? 2024-02-03
-
相比于武则天悲剧的儿子们 她的女儿命运又是什么样的 2024-02-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