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吕雉真的是个狠毒之人吗?真相是什么
- 姓名:吕雉(前241年~前180年)
- 别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
- 字号:娥姁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 出生日期:前241年(辛酉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80年8月18日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谥号:高皇后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汉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之所以是汉族,便是汉朝的功劳了。延续了四百年的盛世王朝,涌现出了许多位优良帝王,更是出现了第一位“女皇帝”吕雉。
吕雉虽然没有真正称帝了,但是在她临朝称制的十四年间,其权力之大莫不过皇帝本尊了。朝臣对于她的态度也是十分畏惧和尊敬,即便没有皇帝的称号,也没有人敢不遵从她,这也正是她的手段真正厉害之处了。
话说回来,吕雉不仅仅是手段十分高明,对待敌人也是十分的心狠,单看她在汉高祖死后,将他昔日最为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人彘,日夜折磨这一件事就能够看出来了。
为什么吕氏已经尊至太后,却还要害死先帝的一个宠妃呢?事实上,吕氏是一个非常善妒的女人,对于高帝的妃子都是十分仇恨的。
《史记·外戚世家》: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史料中说道,高祖皇帝死了以后,吕太后就将他最为宠幸的戚夫人以及其他受宠的妃嫔给囚禁了起来,不让她们出宫。只有薄姬因为不受宠,才让她和儿子去了代国当了代国的太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吕氏确实是一个非常善妒和狠心的女人了。
而她对于最受宠的戚夫人自然是恨到骨子里,戚夫人年轻且貌美,又十分温柔解意,高帝见到了戚姬以后便惊为了天人,至此十分宠幸。子凭母贵,戚夫人如此受宠,连带着她的儿子如意也是十分重高帝的重视。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与其子刘盈在被高帝的敌人项羽挟持以后,年轻漂亮的戚夫人便成了刘邦的心头好,等到她回来以后,因为年龄长于戚夫人,便常常留守在了长安。这日子久了自然就与皇帝生疏了,刘邦更是生了要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若不是朝中的大臣争相请求,才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对于高祖皇帝对戚夫人母子的偏心,吕后心里自然是有数的,也一直十分痛恨。昔日的嫉妒和仇恨,让她在高祖死后终于爆发了。先是将戚夫人囚禁在了永巷,随后让人把她做成了人彘,使她日夜饱受着折磨,又将她的儿子如意给害死了,至此才真正是解决了她多年来的心腹大患。
但其实如果吕雉若是没有如此心计,当日被做成人彘也许就该是她了。
戚夫人虽是看起来柔弱无害,但事实真就是如此吗?她能够一直陪在刘邦身边,受宠多年,更是让皇帝为她专门建造了孔雀台跳舞。在刘邦的身边,戚夫人得到了甚至超过了吕后的优待。
但是,仅仅只是这样她并不觉得满足,胜过吕后还不算,她甚至将目标转到了刘盈的身上,其实,她并非针对刘盈,而是窥视太子之位。她意图利用刘邦对自己的宠爱从而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当上太子。这样做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要在刘邦去世之后得到更高的地位。
只不过,最后因为大臣们的意见而使得戚夫人的算盘没有成功,但从这种种之中都是能够看出她绝不是毫无手段的柔弱女子,如若不是吕后从这次的争夺之中胜出的话,那日后当上皇太后的戚夫人又会对吕后做什么呢?
试想一下,若是当日大臣们没有保卫住刘盈的太子之位,戚夫人的心意成真,她成了太后以后,对待一直高傲的吕后又如何能够心慈呢?
即便可能她是一个善良之人,那她势必也会因为惧怕吕家在朝中的势力危害到他们母子,而采取其他的手段,也许被逼急了从而变的如同日后的吕后那般狠毒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毕竟之前敢于同吕后争斗,也表明了她绝不是会心软之人。
因此,若是吕后没有心狠手辣,那么最后成了人彘很可能就是她自己了,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
刘恒登上帝位之后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可谓是煞费苦心 2024-01-11
-
汉武帝时期是怎么对抗匈奴的?靠和亲吗 2024-02-08
-
历史上韩信都参与过哪些有名的战争? 2024-04-02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西汉宣帝刘询 2024-03-27
-
韩信曾一招击溃20倍兵力的敌军,为何后人不敢采用? 2024-02-22
-
历史上不杀开国功臣的皇帝!刘秀一生有哪些事迹? 2024-03-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