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后崇祯子女怎么样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对崇祯子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灭亡,崇祯3子2女何去何从?
1644年,明代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明代自此覆灭。
随后,明代在江南的残余势力,纷纷拥立明宗室子弟建立政权,如弘光、隆武、永历皆是如此,不过他们均非出自崇祯一脉,而是宗室其他支系的子弟。
那么,崇祯亲生的子嗣们,又去哪里了呢?
崇祯一生共有7子3女,虽然4子1女早夭,但在明代覆灭时,依旧有3子2女在世。
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慈烺、皇四子朱慈炤、皇五子朱慈炯;两个女儿,则是长平公主朱媺娖,以及最年幼的幺女昭仁公主。
其实在崇祯自缢前,已经对这几位子女,进行了安排。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围攻京城。18日晚,崇祯登上煤山,远眺城外纷飞的战火,自知大势已去的他长叹一声,开始安排身后之事。
他先是命三个儿子换上平民服装,隐姓埋名,保全性命,以图东山再起。
安排好三位皇子,崇祯转过头去对周皇后说:“大势已去”。周皇后明白,身为皇子可以离京远遁,期待他们将来能有新的机会,但后宫女眷,却断然不能落入闯贼之手任其凌辱。
于是,她拜别皇帝,回到宫中自缢身亡。周皇后死后,崇祯又提着宝剑来到袁贵妃的住所,逼袁贵妃上吊,随后又将宫中其他嫔妃刺死。
随后,他又来到女儿长平公主的住处。年仅16岁的长平公主,看到崇祯提着一把染血的宝剑从外边进来,立马扑通一声跪倒地上,苦苦哀求父亲饶自己一命。
但她不了解的是,就在刚才,她年仅6岁幺妹昭仁公主,已经先一步死在他父亲的剑下。
看到女儿梨花带雨的模样,又想起刚刚死去的周皇后等人,崇祯长叹一声说:“汝何故生在帝王家”?随即又硬起心肠,挥剑朝着长平砍了下去。
不过,崇祯这一剑失了准头,砍在了长平公主的手臂上!长平公主惨叫一声,昏死过去。崇祯见女儿断了一只手臂,已经是重伤垂死,不忍再下狠手,转身走了出去。
幸运的是,长平公主虽然丢了一条手臂,但却并没有死去。她被送到姥爷周奎家,五天后才醒来。
但令人齿冷的是,周奎胆小怕事,担心因为收留皇室受到牵连,竟然硬起心肠将这个可怜的外孙女,交给了李自成!
随着清军入关,李自成败逃,长平公主又被清廷控制。
但以“为崇祯复仇”为借口入关的清廷,没有太过为难长平。为了收买人心,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将长平公主,跟与她早有婚约的周显完婚。
可令人可惜的是,虽然周显极为敬爱自己这位妻子,但完婚后的第二年,年仅17岁的长平公主,就因难产离世。
但长平公主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民间出现了许多以其为原型的传说故事,在一些武侠小说中,也有不少以长平公主为原型的人物出现,比如《碧血剑》中善良单纯的阿九、《鹿鼎记》中的九难师太。
长平公主断臂重伤,昭仁公主6岁死于父亲剑下,而崇祯三位皇子的命运,同样充满了坎坷。
太子朱慈烺在北京城破后,未来得及离开前往南京称帝,就被太监栗宗周出卖献给了李自成。
不过,李自成并没有杀死朱慈烺,而是将他封为宋王。但在李自成自一片石败退时,朱慈烺在乱军中失踪。他的结局,有三种说法:
一是在乱军中失散后,逃回北京后被清军所擒,清廷为了杜绝有人以朱慈烺太子之名举事,所以坚称其为假太子,加以处死。
二是说太子逃离闯军后,到达南京,但此时弘光政权已经建立,为了不动摇自己的统治,弘光帝以冒充太子之罪,对其处以极刑。
第三种说法,是李自成一片石之战败退后,朱慈烺乘机脱离大顺军控制,逃到了老君山,以道人身份隐姓埋名生活30余年,直到51岁去世。
四皇子朱慈炤,和太子朱慈烺一样被闯王所获,也同样消失于乱军之中。不过他接下去的人生轨迹,在历史记述中十分清晰。
据说他逃脱之后,一路流落至浙江,被一位心念故国的胡姓官员发现并收留。自此,他便在浙江安顿下来,改名王士元,娶了一妻一妾,以教书为生。
直到康熙47年,时年75岁的朱慈炤身份意外暴露,全家被处以凌迟极刑,下场极为惨烈。清廷为了掩盖其真实身份,是以他假冒前明皇子的罪名将其处死的。
三位皇子中,结局最神秘的当属皇五子朱慈炯。
正史记载,朱慈炯在崇祯死后他便不知所踪,极有可能是死在了城破时的混乱中。但这也是最令清廷头痛的地方,因为朱慈炯下落太过扑朔迷离,给了民间很大的想象空间。
自满清入关后,就不断有不满清廷统治的反抗力量,以朱慈炯的名义起事。仅康熙一朝,就爆发了十余起“朱三太子案”(因为朱慈炯是崇祯未夭折的第三子,所以在当时又被称为朱三太子)。
-
朱祁镇曾妄杀于谦,为什么后人评价他是明君? 2024-03-05
-
明朝大臣胡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淡泊名利的楷模 2024-01-13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的后代都是什么下场?待遇如何 2024-03-20
-
郭德成是什么身份?他是如何保全自己的? 2024-03-30
-
沈万三多有钱?家中堆满了金银珠宝 2024-02-08
-
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于谦?原因是什么? 2023-12-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