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惇妃汪氏为何会被乾隆贬黜?她做了什么
-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 职业:皇帝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 庙号:高宗
- 谥号:纯皇帝
-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 在位:60年
-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 陵寝:清裕陵
惇妃叫做汪氏,出自满洲正白旗的包衣世家,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看过电视的我们都知道,古代妃嫔们在后宫安身立命凭两个东西。第一是恩宠,皇帝的恩宠最为重要,只要皇帝喜欢,你就可以在后宫横着走,但是皇帝的恩宠能维系多久呢?后宫佳人不断更新,新鲜感一下就会没有了,而且人老色衰以后皇帝还会恩宠吗?
所以第二个东西更靠谱,就是子嗣。只要有了儿子,母凭子贵,后宫其他人也不会随便欺负。将来儿子当了皇帝,还可以作为生母当个太后。最不济儿子封个亲王,老皇帝死了就可以跟着儿子去王府生活。所以古代后宫女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后宫位置,都会渴望生育一个皇子,这样自己的后半辈子也就无忧了。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女人,却遇其他妃嫔不同,她不靠皇子上位,而是靠自己的女儿成功翻身。
她就是惇妃汪氏,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之女,满州人,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史料记载,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汪氏被封为永常在。当时的她只有17岁,而乾隆已经是53岁了。
由于当时的乾隆宠爱令妃,汪氏一直呆在自己的房里未曾得到宠幸,她不甘一生如此,就把目标转向了太后,照顾了太后8年。太后见汪氏从妙龄少女熬到了深宫老人却还未有自己的子嗣,有些心疼,就开始在皇帝面前推荐汪氏,久而久之,皇帝也开始留意到她。
乾隆开始宠幸惇妃,没有多久,还是常在身份的惇妃就晋升为贵人,晋升贵人的这一年,又再次被封为了惇嫔,一直对她宠爱有加。在乾隆64岁时候,惇嫔怀孕了。十个月后,惇嫔产下了一位小公主,也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和孝公主,没有什么比老来得女更加高兴的事了,乾隆高兴之余封了她为惇妃。
惇妃倚仗着皇帝对女儿的恩宠,她开始得意起来了,恃宠而骄,不再像之前一样低调行事了,她变得性情凶暴,特别是对待身边的宫人。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惇妃竟然打死了一个宫女,这可跟我们在电视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电视里,主子打死奴才的事情常有,但是真实历史上并非如此。
在满清时期,能够入宫做事的人都是通过八旗选秀出来的,如果被皇帝看中了,就晋封。如果没有,到了一定的年纪,也是要送出宫嫁人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处理的普通人。乾隆又十分在意自己晚年形象,他为此非常生气,惇妃惹祸上身了。
乾隆认为自己是天子,平日身边的宫女或者太监出错,自己也不过是杖责处罚,从未轻易处死一人。惇妃竟然因为一时生气就处死身边人,他不能徇私,就把惇妃降为惇嫔。为处理惇妃殴毙使女事件,与此案有关的本宫首领太监郭进忠、刘良等,受到革去顶戴、并罚钱粮二年的处分;总管太监王忠、王成、王承义、郑玉柱、赵得胜专司内廷,未能预为劝阻,也各罚钱粮一年。但他们是因惇妃被累,乾隆命将应罚钱粮于各太监名下扣罚一半,另一半责成惇妃代为交完。
皇帝本来为了巩固自己晚年形象,是要处死汪氏的,但是念在她是和孝公主的生母,皇帝宠爱和孝公主,心疼固伦和孝公主,为着她的将来着想,这次事件2月后,皇帝又给汪氏恢复了惇妃的身份,汪氏也因为自己的女儿躲过了一劫,到底还是太过宠爱自己的小女儿。
小格格长大之后,不只性情跟乾隆很像,就连长相也随了乾隆,乾隆为此还说过假如小格格是男孩子,肯定会立为储君,可见乾隆对她的喜爱非同一般。这就是乾隆时期母凭女贵的汪氏一生,别人靠皇子,她却靠女儿赢到最后。
-
爱新觉罗·福全:顺治曾看好的皇子,后来结局如何? 2024-01-05
-
田文镜曾深受雍正帝的宠待,他最后是否善终? 2024-03-27
-
为什么说“乾隆有福,嘉庆没福”?乾隆福气在哪里? 2024-03-08
-
乾隆最宠爱的妃子之一,令妃有何特别之处? 2024-03-07
-
光绪帝的维新变法 光绪帝的父亲是谁? 2023-12-20
-
道光帝到底有多节俭?年夜饭只有四个菜,妃嫔平常不能吃肉 2024-01-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