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死后继位的是诸葛亮,蜀汉会是什么结局?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公元 221 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不知道没关系,历史名人小编告诉你。
刘备一生参战无数,虽不说是常胜将军但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在人生最后一战中带着70万大军征伐吴国,被只有30多岁的陆逊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这几乎是刘备的所有家当,刘备又气又恼,也因此病死在白帝城,临终前把蜀汉皇位传给大儿子刘禅。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中,对托孤大臣诸葛亮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在陈寿的《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有记载: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说:“你诸葛亮的才华10个曹丕也顶不过你,肯定能克复中原,如果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佐做皇帝就辅佐,如果他没有那个才能,你可以自己做蜀汉皇帝。”
这话一说出来,诸葛亮又惊又怕,赶快表示肯定会辅佐好刘禅
诸葛亮的确做到了他对刘备的承诺,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
但最终蜀汉也没有克服中原,还是在诸葛亮去世后被晋国所灭。其中很大原因是刘禅的无能。
比如其中一次北伐,刘禅听信谗言,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召回取胜的诸葛亮使北伐功败垂成。
试想一下,诸葛亮如果真的取代了“无才”的刘禅,蜀汉能不能一统天下么?
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诸葛亮的个人能力
诸葛亮的能力强不强?刘备说出了答案,“君才十倍于丕”,诸葛亮能打十个曹丕。
有人说,诸葛亮只是治国能力强但不是战术指挥能力强,其实从历史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基本是固定路线,魏延数次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就没答应,原因不是什么魏延有反骨,而是子午谷奇谋太过不确定太过凶险,万一失败将损失这些兵力,而蜀汉损失不起。
从这方面看,诸葛亮做事持重,不善用奇计的原因是太过持重,与后世说的战术指挥能力不强没啥关系。
再说治国能力,蜀汉做到了路不拾遗,虽然连年征伐但对诸葛亮没有怨言。
所以,诸葛亮治国能力和军事能力都堪当大任,做蜀汉皇帝没问题。
诸葛亮做皇帝的国际环境和历史环境
孙氏东吴从没有“克服中原”的口号,原因就是东吴没有资格,他东吴也算是“乱臣贼子”了,毕竟土地都是大汉的土地。孙权能在东吴站住脚根看得是父兄三世的恩情积累。
把这一点套在诸葛亮身上,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能在蜀汉这么大的威望靠的是蜀汉丞相的加持。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以克服中原和大汉正统的名义治理偏安一隅的蜀汉的。
如果诸葛亮自己做了蜀汉皇帝,这些大汉正统得到的民心都会失去,得不到人心思汉的支持,皇位做不做得稳还不一定,更不可能一统天下了。
蜀汉的综合实力不会因诸葛亮做皇帝而增强
在三国中,蜀汉实力最弱,哪怕诸葛亮使出吃奶的劲,也没让蜀汉实力盖过吴国、蜀国。这是天然地盘决定的。
毕竟蜀汉虽然地处天府之国,但从人口和物产来说还是太少,毕竟地盘太小。到了后期,蜀汉只能维持常备军10万,吴国15万,而魏国打到30万到50万。
如果蜀汉要一统天下,除非遇到刘邦当年打天下的历史环境,中原和东吴地界邦国林立不统一。才有机会各个击破,逐步发展实力。
总结:所以,诸葛亮做蜀汉皇帝,蜀汉还是不能一统天下,综合实力不够是最大原因
-
一囚犯被曹操破格提拔,杨沛是怎么逆袭的? 2024-02-15
-
朱据是孙权最器重的女婿!最后为什么被下诏赐死? 2024-02-28
-
诸葛乔是谁?他跟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2024-02-18
-
周仓是什么人?差点让赵子龙弄死 2024-01-09
-
曹操手下最厉害的大将,曹仁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4-02-21
-
徐晃和关羽是什么关系 力战关羽不败的名将徐晃怎么死的 2023-12-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