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唐朝的皇帝 武则天为什么会被逼失去皇位
- 中文名:武曌(公元624.2.17~公元705.12.16)
- 别名:武则天、武媚娘、武后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利州,另有长安、洛阳等说
- 出生日期:武德七年(公元624年2月17日)
- 逝世日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 职业:唐朝皇帝、政治家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废唐,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臣轨》《如意娘》《神宫大乐》等
- 谥 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 年 号: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 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 陵 墓:乾陵
对武则天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为什么会被逼迫而失去她的皇位?
705年,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诬陷声称武则天的两位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先是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代。这即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神龙政变。机智聪明的武则天为何会落一个被逼迫让出皇帝之位的下场?
第一,武则天晚年贪图享乐,对朝政的控制减少。
根据《唐书》记载,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此外,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由此可见,晚年的武则天之所以会被迫让出皇帝之位,一是因为她开始贪图享乐,将心思和经历花费在玩乐上,而是因为步入晚年的武则天身体逐渐衰弱,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专注与朝政,对于朝政的事情,她因为身体状况而开始力不从心。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原因,都让太子李显有了机会将她逼出皇帝之位。
第二,武则天让男宠插手朝政、专权跋扈,对太子李显和其家庭构成了威胁。
根据《唐书》记载,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武则天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敬畏他,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效力。张氏兄弟的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与女儿李仙蕙、女婿武延基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被张易之的耳目所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审讯子女,万般无可奈何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李显的女婿武延基逼死。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外孙。李显认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他包括其家庭构成了巨大威胁,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政变。
由此可见,因为武则天放任她的男宠张氏兄弟不管,给了张氏兄弟过多的权利,让他们插手朝政,不仅如此,还放任她的男宠嚣张跋扈,甚至因为男宠的几句谗言,杀害了太子李显的亲信;武则天这些行为对太子李显和其家庭构成了威胁,这极大刺激了太子李显,让李显下定决心逼迫武则天退位。
第三,众多大臣协助太子李显起兵逼宫。
根据《唐书》记载,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人率领五百余人到玄武门,派李多祚及驸马王同皎等人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张柬之等人在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入殿中,在她周围环绕侍卫。武则天十分惊恐,张柬之对武则天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武则天便对李显说:“既然人已经被诛杀,你可以回东宫了。”桓彦范上前说:“当初天皇把太子托付给陛下,太子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接下来张柬之等人逮捕处斩了张氏兄弟的同党。随后武则天先是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最后最终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
由此可见,因为众多大臣的协助,陪同太子李显起兵逼宫,杀掉武则天的男宠及其同党,杀鸡儆猴,要求武则天让出皇位,让武则天明白她的大势已去,武则天被迫不得不交出皇帝之位。
总而言之,晚年的武则天再无能力去从政,也无精力去巩固她的权势,再加上唐室大臣一心想要逼迫武则天退位而复辟唐代,因此,武则天最终失去了她的皇位。
一代政权想要稳固离不开一位英明神武、大有作为、知人善任的皇帝,也离不开一群忠心耿耿、伟岸正直的臣子。
-
盘点李建成的四位心腹猛将,最后结局分别怎么样? 2024-02-13
-
唐朝“救时宰相”姚崇辅佐了哪几任皇帝 2023-12-20
-
王绩为何被叫做“斗酒学士”?他是如何讽刺玄武门之变的? 2024-03-15
-
李林甫的宰相之职担任了多久?安禄山为何会惧怕他? 2024-03-22
-
将满朝盛世拉入深渊,唐玄宗到底做了什么? 2024-03-30
-
为什么说李渊是最憋屈的开国皇帝?真相是什么 2024-01-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