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直接被封为太子,明朝会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朱棣,即明成祖,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有很多遗憾,比如有人纠结为啥朱元璋明明有个文武双全的儿子朱棣,却非要把皇位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在其他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是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之后,应该就是朱允炆继位。而朱棣却只排第四,无缘皇位。
有人又说了,朱元璋是皇帝,立谁为太子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其实皇帝也不是事事都能自己拍板,毕竟明朝文官也是很厉害的,而且皇帝也得注意影响和史书的评价。
总之,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只能选择立15岁的孙子朱允炆为太孙。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朱元璋直接立朱棣为太子,明朝会更强大吗?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朱允炆剧照
如果立朱棣为太子,就没有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总共战死沙场的士兵超过50万。这还不算因战乱而死的百姓。所以无论对明朝的军事能力还是经济破坏都是一种削弱。
朱棣夺取皇位初期,北部蒙古骑兵南下骚扰。这在之前是很少见的,因为朱元璋几次北伐,尤其是蓝玉的扑鱼儿海之战,把蒙古人打得哭爹喊娘,根本不敢主动出击,而蒙古人趁着明朝内乱实力受损出手,朱棣因为实力不够竟然忍了下来。还是在几年后恢复点后元气才主动出征漠北。
朱棣为了对付朱允炆实力,提拔太监,让太监参与政事,建立东厂,恢复锦衣卫制度对明朝影响极大
朱棣相信太监,这是人尽皆知的,三宝太监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就是一个例子,而且朱棣非常担心建文帝朱允炆实力反扑,为了建立自己实力,恢复了他老子朱元璋时期就废除的锦衣卫,并且建立东厂让太监统领。
朱元璋知道历史上的太监之害,怕明朝重蹈覆辙,在宫门口立了“太监不得干政,违者斩”的牌子。
明朝自从朱棣时期开始,太监走上历史舞台,王震、刘瑾、魏宗贤等,对明朝影响巨大,几乎没有正面影响。
得位不正的朱棣更加努力的打造了一个超级帝国
得位不正的继位者都有一种证明自己的冲动,隋炀帝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朱棣也不例外。
朱棣为了证明自己亲率五伐漠北,支持郑和下西洋,又迁都北京,疏通南北大运河。每一件事都是恒古未有。
在朱棣的努力下,大明帝国冉冉升起,七下西洋更是不大明国威远播海外,郑和带领的船队不但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还是最强的火炮,以及瓷器、茶叶,而且在郑和船队到过的地方,留下大明子弟,中华苗裔传播世界。
结语:如果朱元璋可以直接传位给朱棣,明朝就不会有靖难之役,也不会有50多万士兵,和更多的民众死亡,这是一种损失。但朱棣的锐意进取与他得位不正有关系,毕竟抢来的皇位如果再做不好,不但招人唾骂还会让皇位不保。
历史没有如果,靖难之役还是发生了
-
汤和晚年时为什么要遣散家中100妻妾?原因是什么 2024-01-21
-
张居正为什么会被抄家灭族 张居正改革都包括哪些方面 2024-01-06
-
张璁:从芝麻官到宰相,曾三度位居首辅 2024-01-28
-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朱元璋为什么会放弃朱棣这个继承人 2024-01-09
-
曾屡次击败尚可喜的王兴,最后为什么举火自焚? 2024-03-27
-
“黑袍妖僧”的称号出自哪里?姚广孝为何有此称呼? 2024-03-0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