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后又是怎么结束的
-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 年号:康熙
- 庙号:圣祖
- 陵墓:景陵
-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对九子夺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九子夺嫡为什么会开始?又因为什么而结束?
康熙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生留下了许多的事迹,而他的存在也让中国的名声再次响彻世界,当时很多的西方国王都把康熙视为偶像。和康熙有关的事件有很多,而到了康熙晚年,最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九子夺嫡了。
康熙的皇子们争夺皇位事件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由此更是衍生了无数的故事绯闻。而其中的九子则是康熙众多儿子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十三和十四。这九个皇子是康熙众多儿子中最卓越的几个,而我们也了解最终获胜的是老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一开始的时候,夺嫡事件并没有发生,因为康熙老早就立了老二为皇太子,所以可以说是大局已定。但是后来夺嫡事件之所以会发生还是康熙自己作的。因为康熙还是比较长寿的,所以他当了很久的皇帝,而老二也就当了很久的太子。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老二的太子之位是妥妥的,所以很多的官员就为了未来着想老早就依附在老二的身边。
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太子的势力有些太大了,对于还是皇帝的康熙来讲这是一个威胁。虽然太子是康熙自己立的,而且他以后会代替自己当皇帝,按理说太子身边有自己的势力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毕竟他当皇帝之后也是要有自己的班底啊。但是康熙却就转不了这个弯,他觉得太子可能又谋图不轨的意图。拜托人家已经是必定的皇帝,干嘛还要不轨呢?但康熙不管,直接就把老二的太子身份给剥夺了。老二也很无辜啊,我做什么了?他没做什么,就是康熙不高兴了。
太子没了人选,其他的皇子自然就蠢蠢欲动了,而康熙也是默许了这种局面,但是他立了两个规矩,那就是不许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二是不许兄弟自相残杀。但是一旦参与了夺嫡,那么事情的发展根本不受控制好吧。
几个皇子既然进入了夺嫡的战场,那就没有脱身的可能,除非赢得胜利,否则最后的胜利者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他们真的是为了皇位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老大在老二被废之后,就蠢蠢欲动,甚至进谏康熙应该处死老二。而老三也是趁机打小报告,说老大施法诅咒了老二。而老八在大臣们的眼中是最好的继承人选。结果嘞,老大被圈禁,因为他想要杀手足,老八也被圈禁,后来被释放但是爵位却被削了,因为他的势力太大了,威胁到了皇权。老三也被圈禁,理由是康熙看不惯他打小报告,当然最后老三还是被放了出来。
最终经过一轮轮的交锋,最有优势的老八彻底没了希望,而坚持到最后的只有老三,老四和十四。但是因为十四一直是老八党派的一员,康熙对他很忌惮,所以最终康熙还是选择了看起来人畜无害、忠孝的老四。
最终闹得不可开交的夺嫡事件被康熙画上了终止符,但是回头想来,这一切的开端不也是康熙自己作的吗?真的是坑儿子没商量啊,你觉得呢?
-
名臣李卫的官位是怎么来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24
-
咸丰帝一上台就除掉两位权臣,真有那么平庸吗? 2024-01-26
-
循贵妃:19岁进宫,日夜受宠却没有生育 2024-02-25
-
康熙的五皇子为何是孝庄抚养大的?那他为什么没参与夺嫡? 2024-02-22
-
宠妃刚为皇帝生下孩子,转身就被送给大臣 2024-02-07
-
令妃:从宫女到皇贵妃,为乾隆生了七个孩子 2024-0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