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初三杰当中 张良为什么是结局最好的一个
- 姓名:张良
- 别名:留文成侯、张子房
- 字号:子房
- 国籍:中国(汉朝)
- 出生地:城父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0年(庚午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86年
- 职业:政治家、谋士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助刘邦建立汉朝,助刘盈保住太子之位
- 爵位:留侯
- 谥号:文成
还不了解:张良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良为何能成为汉初三杰里最后结局里最好的一个?
汉初三杰里,萧何负责行政,后勤,说白了就是管经济。韩信是一线主战将领。指挥作战。而张良又是因何能位居三杰之一。用刘邦自己的话说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 ”。这么说过于抽象,具体来说,张良为刘邦做出了哪些战略规划。
实际上无论是刘邦还是汉初三杰都是战国人。就萧何和韩信而言,各自出身都不高,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之后,世卿世禄制度受到了强烈冲击,大量的贫寒之士一跃成为出将入相的风云人物。汉初功绩集团大多数都是平民出身。而其中张良却是一个异类。张良是典型的世卿家族,可谓是门庭显贵。祖父张开地是韩国三朝国相,其父张平则为韩釐王、韩桓惠王两朝国相。原本有望继承家业的张良因韩国被秦所灭,就此国破家亡。而张良也就此种下了亡国之恨,自博浪一击之后,让张良成为秦国第一恐怖分子。
张良字子房,生年均不详,但大体上岁数应该和刘邦差不多。能够赶上秦军的亡国之恨。目睹秦国内史腾灭韩之日。都说明张良已经成人,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饱受亡国之痛的张良无力拯救国家,只能将仇恨寄托在刺杀秦王身上。公元前218年某日在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东)。准备用大铁锤暗杀秦始皇,惋惜大铁锤击中的只是副车,被砸死的的是一个都尉,秦始皇则安然无恙。虽然没有成功,但此张良的江湖地位暴涨了不少。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 在留地的张良邂逅了刘邦。张良凭着阅人无数的独到眼光,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手黄金潜力股。就此张良投靠刘邦,成为西汉王朝拥有原始股的人。张良的决定让刘邦异常高兴,一位贵胄子弟加盟,无意中提高了刘邦档次。就刘邦个人而言,他最大的长处就是听人劝吃饱饭。因此对于张良的谋划,刘邦是言听计从,可以说是刘邦成全了张良。从佐策入关、到斗智鸿门、再到下邑奇谋、最后到劝都关中、乃至计安太子。不仅如此,张良最后功成身退,不荣华。无一不展现出千古谋圣的深谋远虑和绝世风范。
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家中。张良有两子。张不疑和张辟疆,因有吕党嫌疑,所以在汉文帝上台后失爵犯罪,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一直到了汉宣帝登基以后,张家的境遇才有所改观。最值得一提的是,张良的八世孙张陵创立天师道,其后人摇身一变成为世袭罔替的张天师,一传就是上千年,居然与儒门孔家有一拼。与孟子,孔子并称三大世家。
最后我们来说说,张良对于刘备的作用在哪里,从实际作用来说,张良肯定不如萧何和韩信。张良肯定不如兵如神的军事人才,张良也不是治府之才,因为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但是张良绝对是任何帝王梦寐以求的顶尖人才——那种对人心时局极有洞察力的智谋之士。用最近的话说就是,张良是刘邦的智库。
而汉初三杰张良结局最好,就在于张良他本人贵族出身,不太看重这些。汉初三杰,韩信身死未央宫,萧何曾被刘邦下狱,只有张良,和刘邦这种旷世雄主共事一生,从不曾被侮辱,宾主从来恭恭敬敬,即便吕后在位时期,对张良同样是感恩戴德。刘邦麾下的功绩集团里的人没有下过牢狱的,而张良却保住自己的尊严。
博浪一击,误中副车震祖龙,相门刺客佐君才,名冠天下,
沂水三拾,运筹帷幄开鸿基,隐士留侯帝王师,从容四方。
-
蔡文姬是什么人?汉末第一才女,命运多舛 2024-01-14
-
刘邦生前都没有对樊哙下手 为什么临死前才对樊哙下手 2024-01-04
-
刘邦为什么不杀萧何?原因是什么 2024-02-18
-
汉成帝刘骜有几个儿子?他们的结局如何? 2023-12-30
-
古代成亲讲究门当户对,穷酸的刘邦是怎么娶到吕雉的? 2024-02-27
-
张汤是谁张汤简介 西汉酷吏张汤是怎么死的 2023-12-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