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被慈禧下令投入井里 珍妃死的很无辜吗
- 中文名:他他拉氏
- 别名:恪顺皇贵妃、珍妃
- 国籍:清朝
- 民族:满族(满洲正红旗人)
- 出生地:中国北京
- 出生日期:1876年2月27日(清光绪二年)
- 逝世日期:1900年8月15日(清光绪二十六年)
- 职业:嫔→妃→贵人→妃→贵妃→皇贵妃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为光绪帝最为受宠的妃子
- 丈夫:清德宗光绪皇帝
- 姐姐:端康皇贵太妃(即瑾妃)
- 陵寝:清西陵崇陵妃园寝
- 谥号:恪顺皇贵妃
- 病史:脾胃不和,癫痫
- 中文名:叶赫那拉·杏贞(1835.11.29~1908.11.15)
- 别 名:慈禧太后、西太后、孝钦显皇后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十)
-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廿二)
- 职 业:贵人/嫔/贵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 信 仰:藏传佛教
- 主要成就:辛酉政变,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 代表作品:《富贵图》国画集、《鱼藻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画
- 旗籍: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
- 陵墓:普陀峪
- 地位:皇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被慈禧下令投井的珍妃,是无辜还是咎由自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据《清史稿》记载: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沉于井。可见历史上的珍妃投井,确实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一朝皇帝的光绪在封建帝制的清代,竟然无法保护自己最宠爱的妃子珍妃,最后被慈禧太后投进了井里。
由此可见光绪作为皇帝无疑是历史上一个悲剧的存在,慈禧太后的干涉让他一生不得自由,就连爱情都战战兢兢地活在慈禧的控制下。所以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自己外逃的时候处死了珍妃,但是作为皇帝的光绪无计可施。
那么作为历史上最富美貌的珍妃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能让慈禧在逃命的时候乘机处决了她呢?是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婆媳矛盾还是珍妃做了什么不得不死的事情,让慈禧在危急关头先杀了她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记载中,珍妃是什么样的。
珍妃的美貌
1876年2月27日户部右侍郎长叙小女儿出生了,长叙看着眼前这个粉嫩的小女孩喜爱不已便取名叫珍儿。尽管长叙已早有女儿,但是也阻挡不了他对这个小女儿的宠爱。长叙是满洲镶黄旗人,那么作为旗人的女儿,必须要经过选秀才能婚嫁。
长叙虽然是清代官员,但是内心却不愿意女儿参加选秀尤其是小女儿。但是在封建帝制下生存的长叙一家并没有选择的权利,1889你那13岁的珍儿和15岁的姐姐按照祖制参加了选秀,而且中选了。此时的长叙不得不怀着忧愁的心绪,将两个女儿送进皇宫。
进宫之后的珍儿和姐姐分别被封为了珍嫔和瑾嫔,他他拉长叙作为一个侍郎一时有两个女儿进宫很是荣耀。1894年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的时候,给珍嫔和瑾嫔晋升了位份,自此便有了历史上的他他拉珍妃和他他拉瑾妃。
珍妃在清代时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美人,尤其是在同一时期的皇宫里面跟皇后和姐姐相比可谓是仙女下凡。在现代有人恢复了珍妃的旧时照片感叹:“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真”,即便是在现代人的眼里珍妃都是如此美貌更何况在物资匮乏的清末时期呢。
珍妃在刚入宫是珍嫔的时候,就深得皇帝的宠爱,这个时候皇帝对她并没有多少了解所以这一时期珍妃享受的宠爱几乎完全来源是他的美貌。据《清史稿》记载:帝大婚第二天见珍嫔,竟一时愣神,旁侍提醒,才叫起身。第一次见珍妃的光绪帝,竟然恍惚到忘记叫她们起身,可见对他来讲珍妃的美貌实在难得。
珍妃的宠爱
据《国闻备乘》记载:唯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也就是说珍妃不仅长得好看,才情也是非常出众的,而且非常认可新潮思想。这样一个好看有才又有思想的女人,肯定会在后宫享尽恩宠的。
光绪最看重珍妃的是她的思想,那种开放新潮的思想与这一时期的光绪是不谋而合的。作为皇帝光绪融合性思想想要强大大清,但是真正掌权者慈禧却坚持天朝大国的美梦不做任何改变,这让光绪很是苦闷。这时候珍妃的新思想,对光绪来说是一丝光明。
戊戌变法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和慈禧太后站在一边指责声讨光绪皇帝。此时只有珍妃站出来支持光绪皇帝,她虽然接受了新思想但是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她并不了解什么是变法,只是无条件的支持自己的丈夫。这件事情光绪非常感动,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待珍妃更甚从前。
珍妃的死因
珍妃这一次的冒天之大不为力挺丈夫,让她受尽了苦楚。此时的慈禧太后将珍妃“扒衣廷杖”,但是此时的珍妃还不到二十岁,年少气盛的她怎么可能屈服于当朝掌权者的淫威。虽然这样的刑法让她受了屈辱挨了打,但是她告诉皇帝按兵不动以待来日。
这样的刑法即便是放在现代人的身上都难以忍受,何况是封建时期的后宫妃子呢。扒光裤子,在很多人面前被棍子打,不说受伤情况,心理上的摧残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此时小小年纪的珍妃,并没有太过难过,只是一心放在了报仇上。
这一次的刑罚让光绪皇帝更宠爱珍妃也更加的信任珍妃,想要报复慈禧太后就要从她最在乎的大清代下手。她不仅让慈禧太后的亲侄女隆裕皇后不得光绪皇帝宠爱,还在其向皇上为父亲求官之时帮皇帝驳了回去。
据《清碑类钞》记载:一日,隆裕为其父乞督外省,德宗颔之,隆裕退,珍妃以《汉书外戚传》讽上,事遂寝。隆裕深衔之,日伺其隙。珍妃于上前称文廷式才,隆裕遂奏孝钦,谓妇女不应干国政,乃废妃。德宗虽痛之,而无如何也。可见珍妃的才情是非常了得的,她利用一个典故就让皇后扑空了。此时的皇后,深的慈禧太后宠爱,事后便向慈禧告状了。
这个时候光绪皇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名义上的权利还是有的,在慈禧太后带着皇后兴师问罪的时候,他成功地保护了珍妃。看到光绪皇帝为了保护自己竟然同太后争执起来,珍妃很是感动。这一次在光绪的保护下,珍妃毫发无损。只是她决定帮皇帝夺权。
珍妃想帮光绪皇帝夺权不仅是为了帮丈夫圆梦,更是为了帮自己报仇不再受屈辱。这时候的英国等国同中国的交往时非常频繁的,所以作为皇宫的妃子,珍妃早就见识过了洋枪的威力。要搬倒慈禧就要有强大的大军,所以珍妃决定筹备银子购买枪支。
珍妃和皇帝商量了如此大计,但是皇帝只能按兵不动,这一切需要珍妃出动。珍妃便已召父亲进宫探亲为由,让父亲帮自己卖官。这时候的清代卖官买官很是盛行,而这件事一开始是从皇后开始的。在珍妃看来,即便这很危险,但是皇后都在做自己即便是做了也不至于被太严厉的被处理。
对于侍郎他他拉长叙来说他是效忠的是皇帝而非太后,大清代是爱新觉罗的天下。当皇帝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夺权的时候作为臣子他应该效忠于皇帝,作为父亲他应该帮助自己的女儿所以在女儿将想法告诉他之后,长叙是完全支持的。虽然他本身反对卖官鬻爵,但是只要有精良的武器皇帝就能掌权,掌权了就可以再整肃朝纲。
随着长叙的在外活动,珍妃很快通过卖官积攒了不少钱财。他授意自己的父亲长叙在奔走卖官的同时,收集可用之人以备不时之需。在慈禧太后眼里珍妃是个恃宠而骄目中无人的宠妃没有什么大脑,但是在皇帝眼里她却是用尽全力帮自己实现梦想的毕生之爱。
珍妃虽然年纪还小但是计谋却不输慈禧太后,她的计划进行得很是成功。不仅很快凑到了购买枪支的钱财,而且还为皇帝准备了一批愿意不顾生死帮其夺权的人。似乎美好就在向珍妃和光绪皇帝招手,只要再努力一把他们就可以过上高高在上的生活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珍妃决定托父亲购买枪支的前夕慈禧太后以大不敬之罪囚禁了珍妃,并且软禁了光绪皇帝。就在珍妃想办法逃出去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军了紫禁城,此时的慈禧太后先着人偷偷带走了光绪皇帝。
就在光绪皇帝走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便命李莲英绑了珍妃,并且以卖官鬻爵的罪名将珍妃扔进了慈宁宫前的枯井里面。但是据《清史稿》记录的宫女回忆称:珍妃与太后起了争执太后说珍妃扰乱朝纲,珍妃说太后先行之。可见珍妃的胆子是非常大的,她不仅计谋了得胆识更是过人。
如果珍妃没有被慈禧太后投入枯井之后,那么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或许珍妃和光绪皇帝能够治理出来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尽管珍妃年纪小在宫里比较嚣张,但是真正致命的还是她太聪明了,作为清末实际的掌权者,慈禧太后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人存在,所以珍妃便有了她被投井的结局。
结语
珍妃在清末时代是一股清流,她的心思想注定跟封建重重的清王朝格格不入。她虽然懂得不多,但是却能够坚持自己的思想支持光绪的决定。珍妃的目的性和独特的性格是慈禧太后所不能容的。
面对侮辱珍妃不会像其他女子一般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精心策划希望一举达到目的,这一点其实和慈禧很像。但是珍妃生不逢时,如果没有八国联军侵华,或许中国的后期统治者会是年轻美貌的珍妃。
尽管作为女子珍妃美貌异常,作为皇妃她聪慧不已。但是这些都挽救不了她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的悲惨命运。她如同清末时期的中国一般,虽然尽量充实,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生矣,命也。
-
雍正留下遗诏:此人子孙不可杀,结果乾隆上位立马杀了 2023-12-24
-
历史上真正的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是什么结局? 2024-02-24
-
考生带一袋馒头参加殿试,皇帝竟然直接钦点为状元 2024-02-04
-
四春娘娘都有谁?正史上为什么没有她们的记载 2024-02-19
-
雍正帝创的"秘密立储制度",对后代有什么影响? 2024-01-12
-
石达开的一位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儿子,后来结局如何? 2024-02-1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