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绍义: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 中文名:高洋(529~559)
- 别称:鲜卑名侯尼于(一作侯尼干),一名晋阳乐
- 字号:字子进
- 所处时代:东魏→北齐
- 出生地:晋阳
- 出生日期:529年
- 逝世日期:559年
- 主要成就:建立北齐,开拓疆域,征伐四方;治宏中原,厉行改革,制定律令
- 在位:550年―559年
- 年号:天保
- 谥号:文宣皇帝、景烈皇帝
- 庙号:显祖
- 在位550年—559年
高绍义,北齐宗室大臣,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废帝高殷异母弟,母为世妇冯氏。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高绍义称帝,是北齐灭亡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高绍义和许多宗室亲王一样,骄纵不法,专好与一帮拍马小人吃吃喝喝,还交结宫中阉宦,打死博士任方荣,由于有此劣迹,曾被武成帝高湛打过二百大板。此后,才有所收敛。后主高纬从晋阳逃往邺城时,让他当了尚书令、定州刺史。北周武帝攻克晋阳后,以齐降将封辅相为北朔州(治马邑,今山西朔县)总管。北朔州乃是北齐为控制和防御突厥而设置的边境重镇,士卒骁勇。此时,前长史赵穆和司马王当万等都不甘心做降周的将吏,便密谋囚禁封辅相,从瀛州把抗周的任城王高湝迎去,领导抗周。后来高湝没有迎到,只得把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请了去。高绍义虽不如高湝威望大,毕竟也是宗室亲王,可以号令百姓。因而,当高绍义于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二月来到马邑时,昔日的齐国边境军民,重又燃起了一线复兴的希望。自肆州(今山西忻县)以北二百八十余城纷纷反正,表示效忠高绍义。
高绍义登基帝位后,遂率军南下,打算夺取晋阳。队伍刚到新兴,周军已占有了肆州,绍义前锋两仪同率部降周。周军进击显州,活捉刺史陆琼,又攻拔周围诸城,绍义被迫退保马邑。周军乘胜攻马邑,绍义战败,对众发誓道:“有死而已,不能降人。”他确实没有降周,却也没有以死许国,而是投奔了突厥。此时,他身边尚有众三千人,绍义宣布:“不愿随往突厥,欲回家者听便。”当下就散走了一大半。
突厥佗钵可汗一向尊敬文宣帝高洋,称他为英雄天子。如今见来降的高绍义模样,尤其是腿踝长得酷似其父,因而对他甚见爱重。实际上当然还是想利用高绍义作为对付北周的一个筹码,所以,将跑至突厥境内的齐人,统统交由绍义管辖。
同年十二月,北齐宗室的疏属、仍在黄龙(今辽宁朝阳)坚持抗周的营州刺史高宝宁上表劝进,高绍义遂称帝,改号武平,以宝宁为丞相。突厥佗钵可汗特地为之发兵壮胆。
第二年(公元578年)闰六月,高绍义得知周武帝病死,以为老天有眼,助他复齐。恰好幽州人卢昌期起兵据有范阳(今河北涿县),奉迎绍义。绍义当即带着突厥兵南下。中途听说周幽州总管领兵出征,便乘虚袭击幽州治所蓟城(今北京市),北周柱国将军宇文神举派大将军宇文恩率兵四千往救,大半被突厥兵消灭。就在此时,宇文神举已攻克范阳,生擒了卢昌期。高绍义获悉后,知复国无望,遂率全军素衣举哀,追悼卢昌期,然后退回突厥境内。
随着北周对齐国故土的统治日益巩固,高绍义在中原已经失去了号召力,完全依赖突厥的庇护苟延残喘。此时,突厥与北周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改善。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突厥佗钵可汗要求与周和亲,周以交出高绍义为条件,同意将千金公主嫁给佗钵。佗钵没有答应。但双方关系仍在继续改善。大气候的变化,预示着高绍义的苟安日子已经不会长久了。
大成二年(公元580年)六月,周遣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成送千金公主入突厥,又遣建威候贺若谊厚赂佗钵,要求交出高绍义,佗钵权衡利弊,觉得高绍义已经不再有用,决定把他抛弃。遂以出猎为名,把高绍义诳到南部边境,使贺若谊捉去。七月,高绍义被押至长安,随即又被流放蜀中,最终死在那里。
-
历史上的长寿皇帝梁武帝萧衍的晚年生活有多悲惨? 2024-01-23
-
宇文直: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六子,与周武帝产生嫌隙 2024-04-07
-
猎虎皇帝萧宝卷,却丢掉了整个江山 2023-12-13
-
纵观宇文达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2024-04-06
-
宇文宪立下了哪些战功?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2024-04-07
-
历史上的冯太后真为了情人杀死亲儿子吗? 2024-03-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