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死得最可惜?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名将众多,统领千军万马,甚至十万之众,征战天下的不少,在这些名将中,有的病死了,有的战死了,有的被刺杀了。其中,有三位名将,死得最可惜,也是最冤枉的,本来可以避免,他们每一位都不简单,这三位名将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颜良。
颜良是袁绍手下第一流的名将,勇冠三军,武艺高强,经常统领重兵作战,是袁绍最得力的大将。然而,在白马之战中,颜良被关羽斩杀,战死沙场。
当时,关羽在两军阵前,策马冲入颜良的军队,在万马军中,将颜良斩杀,袁绍的其他大将,无人能抵挡住关羽,眼睁睁地看着颜良被关羽斩杀。
《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为什么说颜良死的很冤枉,很可惜呢?
这是因为,颜良带着数万大军,开战后,本来作为主将,颜良在后面坐镇指挥就可以了,或者在战场上安排一批忠心耿耿的警卫队,保护主将,但是,颜良大意了。
试想,如果颜良在幕后指挥,就不会被杀,或者颜良布置一两千弓弩手,贴身护卫,严阵以待,关羽冲来时,以弓箭射之,关羽肯定不能近前。
当然,关羽能在万马军中,斩杀敌军主将,也显示了关羽的勇猛。关羽是三国正史中,唯一一位在万马军中斩杀敌军主将且是猛将的人。
有人说,还有庞德,庞德在战场上斩杀了郭援,郭援是主将,没错,但不是猛将,和颜良不一样。
第二位,文丑。
文丑是和颜良齐名的名将,也是袁绍手下的一员出色的猛将,武艺高强,勇冠三军,和颜良不分伯仲。
白马之战时,颜良被关羽斩杀,文丑随后进兵,和曹操大战,在战场上,文丑因为轻敌,也战死在沙场。
当时,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来到,和曹操两军对阵,曹操派一支奇兵,突袭文丑军队,一战斩杀文丑。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在演义中,文丑是关羽杀的,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文丑是谁杀的,只记载文丑被曹军斩杀。
在《三国志 徐晃传》中,记载的是徐晃击败了文丑,还因此被封为偏将军。
《三国志 徐晃传》记载: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文丑是不是徐晃所杀,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徐晃手下的士兵杀的。
不管怎么说,文丑作为军队主将,和颜良一样,可以统领千军万马,甚至十万之众,本来可以在后面指挥,避免一死,因此,非常可惜。
第三位,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也是曹操西部军事战线的统帅,夏侯渊善于打突袭战,千里奇袭,军中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谚语。
夏侯渊勇猛善战,横扫羌氐,虎步关右,一举平定西部长达三十年的宋建叛乱,连曹操都佩服夏侯渊,说,我不如你啊!
然而,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却被刘备手下大将黄忠突袭杀死。
当时,刘备放火烧鹿角,夏侯渊分兵一半援助张郃,自己带着三百人去修被烧毁的鹿角,黄忠突然袭击,夏侯渊措手不及,战死沙场。
《三国志 夏侯渊传》记载: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夏侯渊作为主将,本来可以稳坐中军帐,在那里指挥就可以了,谁知,他居然带着三百士兵,去维修鹿角,那是小兵做的事,作为主将,不能那样,因此,夏侯渊因做小兵做的事而死在战场,非常可惜。
有人说,关羽兵败麦城被杀,也很可惜,其实,关羽以一人之力,抵挡魏吴两国军队,战死也光荣。
有人说,张飞被杀,也很可惜,其实,张飞没有死在战场,是死于部下的刺杀,对部下不好,因此不冤。
另外,正史中,张辽和徐晃、太史慈等人,都是病死的,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死在战场,因此,未列入其中。
-
司马懿夺了曹操的江山,司马家族最后下场如何? 2024-02-21
-
姜维北伐为何不能成功?看看廖化是怎么分析的? 2024-03-09
-
张辽威震江东为什么还当不了都督?原因是什么 2024-01-16
-
道荣是什么人?斗不过张飞,还要暗算诸葛亮 2024-01-21
-
西晋统一天下后,三国的后裔怎么样了? 2024-01-23
-
刘备当初如果迎回汉献帝 刘备会将皇位让出去吗 2024-01-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