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临死前托孤张昭 孙策为什么会无视周瑜
- 本 名:张昭(156~236)
- 别 称:张公
- 字 号:字子布
- 所处时代:东汉→三国(孙吴)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徐州彭城
- 出生时间:156年
- 去世时间:236年
- 主要作品:《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
- 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与孙邵、滕胤等撰定朝仪
- 官 职:辅吴将军、班亚三司
- 典 故:张昭塞门
- 中文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别称:小霸王,孙伯符 字号:伯符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出生日期: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200年
- 职业:诸侯、将领
- 主要成就:占据江东六郡
- 官职:讨逆将军,会稽太守
- 外号:小霸王
- 爵位:吴侯
- 谥号:长沙桓王
- 中文名:周瑜(175年-210年)
- 别 称:周郎,周公瑾
- 字 号:字公瑾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
- 出生日期:公元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0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
- 爵位: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
- 追 尊平虏伯(北宋)典 故曲有误,周郎顾
对孙策托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小霸王孙策死前,为何只托孤张昭却无视周瑜?
发生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对曹操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正当曹操苦于应对袁绍军队压境之时,又有消息传来,孙策准备偷袭许都。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深陷焦虑之中,因为在当时曹操大部分兵马都在应战袁绍,已经没有多余兵力再去增援许都,但如果许都失守,曹操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郭嘉却宽慰曹操说,孙策虽然厉害,但过于自负,每次外出身边只有几个随从,他平时又杀伐太重,与江东豪杰势同水火积怨已深,这样做早晚会被仇人所杀,也许等不到他偷袭许都之时,就已命赴黄泉了,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结果还真是应了郭嘉之言,孙策在不久后一次外出时,遭到许贡的门人刺杀,虽然没有当场毙命,但伤势却非常严重。
孙策见自己已时无多日,于是托付张昭在他死后辅佐他的弟弟孙权成就霸业。并且对张昭说,如果孙权不争气的话就让张昭取而代之。
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也和孙策如出一辙。在孙策死后,孙权又将带兵在外的周瑜召回,并封其为中护军,这样东吴便形成了文有张昭,武有周郎的格局。
实质上在孙策死后,周瑜才是东吴的主心骨,而且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妻大乔和小乔,又是亲戚关系,那为什么孙策死前没有托孤于周瑜呢?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孙策受重伤时,周瑜正统兵在外,当时东吴根基尚不稳定,如果在东吴最微妙的时候,让手握重兵的周瑜回来恐生变故;二是国赖长者,当时周瑜非常年轻,才刚刚二十几岁,而张昭已经四十多岁了。
况且周瑜一直带兵,张昭一直辅佐朝政,稳重不激进,又和当时江东的豪强势力有一定的关系,能更好地缓解孙策所造成的与当地豪强势力的矛盾,而周瑜属强硬派,他起不到张昭这样的作用;三是孙策有意把召回周瑜的机会留给孙权,这样周瑜就会感谢孙权的知遇之恩,鼎力辅助孙权成就帝业。
而事实也是如此,在孙策生前,孙权仅仅是将军一职,年纪又小,他的手下几乎没人把他放在眼里,孙权调回周瑜之后,周瑜每次见孙权都是毕恭毕敬,以君臣之礼相见,周瑜手握重兵都如此维护孙权,这也威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孙权自己都说,如果没有周瑜,他做不了皇帝。
孙策生前曾经对孙权说:“率领江东的众位将士与敌军争战抗衡的本领,你肯定是不如我的。但在举荐和任用贤才,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江东的平安和繁荣昌盛尽职尽责,这方面的本事我是不如你的。由此可见孙策是一位有眼光、有智慧的一代霸主。
-
刘备落魄时,水镜为什么不提司马懿? 2024-01-11
-
神童曹植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曹植最后的下场如何 2024-01-28
-
三国曹魏官员刘放是什么来历?他在历史上都有哪些事迹? 2024-03-19
-
三国里被埋没时间最长的武将,黄忠的实力有多强? 2024-03-02
-
黄月英长得有多丑?一个让诸葛亮都佩服的女子 2024-01-05
-
曹操原配是谁?曹操为何与原配离婚? 2023-12-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