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军事能力那么强 周瑜在三国中能排名第几
- 中文名:周瑜(175年-210年)
- 别 称:周郎,周公瑾
- 字 号:字公瑾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
- 出生日期:公元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0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
- 爵位: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
- 追 尊平虏伯(北宋)典 故曲有误,周郎顾
对周瑜实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上,周瑜的军事能力在三国时期,处在第几线?
周瑜,是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他的军事能力非常强,处在三国时期的超一线,这是为什么呢?根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其一,周瑜是水陆两栖作战奇才。
演义中,诸葛亮曾说过一句话“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意思是鲁肃只擅长把守关隘,周瑜只擅长水战不擅长陆战。这只是诸葛亮为激怒周瑜,而故意说的话,不足为信。
实际上,周瑜不只擅长水战,也擅长陆战。水战便是三国最著名的赤壁之战。这一场大战中,曹操兵强马壮,手下大军虽然没有演义中的八十三万那么多,至少也有十几万,而周瑜只有三万大军,加上盟友刘备的大军,至多也不会超过五万人。
周瑜作为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前线总指挥,压力很大,但是他化压力为动力,经过一系列谋划,最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火烧赤壁,打得曹军屁滚尿流,获得大胜。水战本身就是东吴军的强项,周瑜胜了也没什么好夸的,然而在陆战方面,周瑜可能更厉害。早在孙策时期,周瑜就跟着孙策了,他辅助孙策打败了江东各地势力,进而一统了江东,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败走,但是实力犹在,他留下大将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说实话,荆州实力很强,孙刘联军想攻破曹仁等人的防线,夺取荆州城池是比较困难的。
周瑜带领孙刘联军继续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周瑜先派出手下大将甘宁打夷陵,夷陵危急,曹仁于是分兵驰援夷陵,包围了甘宁。这是周瑜围点打援的计策,他亲率大军驰援夷陵,在夷陵城下大败曹仁大军,杀死了不少曹军。曹军仓皇而逃。经过一年的作战,曹仁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南郡,退守樊城。周瑜终于攻克南郡。在江东诸将中,周瑜是唯一一个在陆战有所进展的大将,孙权多次攻打合肥,都无功而返。
因此,周瑜是东吴最杰出的水陆两栖作战奇才。
其二,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比肩诸葛亮的隆中对。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为主公孙权提出了“二分天下之计”,大意是趁着曹操赤壁新败,东吴应该吞并汉中的张鲁,同时联合西凉马超,以襄阳为根据地,进军中原,消灭曹操,与马超平分天下。
《三国志·周瑜传》: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在周瑜的战略规划里,根本没有刘备和诸葛亮什么事,他不是要和刘备结盟,而是彻底吞并刘备大军,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周瑜真的吞并刘备军,也就没有以后的夷陵之战了。由此可知,周瑜是多么有先见之明。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必须对时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战略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在战略上完全可以比肩诸葛亮的隆中对,然而却没有实行,周瑜便病逝了。
其三,周瑜是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周瑜在活着的时候,与诸葛亮齐名,并称“一时瑜亮”。如果不是周瑜英年早逝,他的成就或许不仅仅局限于火烧赤壁和攻打南郡了,帮助孙权一统三国也未可知。在后世,周瑜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唐代追封了古代六十四个名将,还给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周瑜就在这六十四名将之中。三国时期的其他人也没几个,也就是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陆抗、邓艾等几个人。
结语
正史上,周瑜是东吴,乃至三国时期的超一流军事家,其军事能力是超一线,比一般的统帅张辽、夏侯惇、曹仁、赵云、黄忠等人强太多了。他是水陆两栖作战奇才,打出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又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二分天下之计”,在后世还非常有名,是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
曹操袁绍抢新娘是真的吗?故事的出处是哪里? 2024-02-27
-
魏国第一任皇帝是谁?魏文帝曹丕是怎么死的? 2024-01-19
-
三国时期孙权称帝之后,哪些文臣武将官职是最高的? 2024-03-22
-
三位生前风光无限的大将,最后却死得很窝囊 2024-01-10
-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2024-04-10
-
徐庶向曹丕举荐了谁?后来成了诸葛亮的克星 2024-01-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