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魏惠王与齐威王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故事
- 本名:田因齐
- 别名:齐威王
- 所处时代:战国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地: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
- 出生日期:公元前 378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 320年
- 主要成就:改革图强,徐州相王
- 在位时间:前357年—前320年
- 谥号:威王
- 本名:魏惠王
- 别名:魏䓨、梁惠王
- 所处时代:战国时代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地:魏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
- 出生日期:公元前 400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 319年
- 在位时间:前369 - 前319年
- 国家:魏国
- 谥号:惠王
- 前任:魏武侯
- 继任:魏襄王
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
战国七雄当中,地处西北的偏僻秦国依靠商鞅变法,国力才得以迅速超越关东六国,成就了统一之业,而除秦之外的关东六国之中,本来也不乏极强极盛之势,却无一能力抗强秦,实现大一统的伟业。这是为什么呢?那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这六国的著名君王们是如何将自己国家从主角带成了陪练的。
首先我们要讲到的就是,著名的商鞅老东家也是战国中首先称王的魏惠王,惠王出生的时候,魏国王宫夜起大火,产室也被火所围,宫人竟将出生的魏武侯之子放置在取水的长颈瓶中,才从火中救了出来。魏武侯因此为这个婴孩取名为“罃”,也就是古式灭火消防罐的意思。
魏武侯去世之后,其子魏罃和弟弟魏缓争夺王位,三晋其他两国为了各自在魏的利益,相继出兵对魏国大选进行武力干涉,魏罃与韩国太子韩康私交甚厚,以往赵韩联军攻打魏国,韩康就百般不肯他的父亲与魏国为敌,现在韩康做了韩侯就撇开赵国,要支持好基友魏罃做魏侯。
而赵国与当时的秦国同为嬴姓赵氏子孙,秦欲东进中原,魏韩两国就要首当其冲,赵国为尽同宗之谊,便与秦国遥相呼应,经常是秦国一出兵,赵国就在魏韩边境准备捡漏。所以赵国这次便不肯支持主张魏韩联盟抗秦的魏罃,而是全力扶助亲赵的公子魏缓。
魏罃和魏缓兄弟二人都是人如其名,一个性情急躁,一个就是不紧不慢,结果就因为魏罃粗暴性急,很快掌控了魏国武卒大军,立即就对魏缓采取了残酷的军事斗争,没过多久魏缓因为优柔寡断,迟迟没有实施有效的反击行动,就因慢上这半拍,才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赵军见魏侯大位已定,便识趣地撤军而去。而韩康作为魏新君的坚定盟友,先是让军队自行回国,自己却得意洋洋地进入魏国首都安邑,与魏侯魏罃一同欢庆大选获胜。这个魏罃就是后来战国时代著名的魏惠王。
魏惠王一上台就决定要打掉西面秦国的嚣张气焰,而秦军为了向东发展,也是拼了命地要和魏国争夺河西这块战略要地,不管魏军怎么痛下杀手打击他,秦国就是不怕死也不要命地反复出兵河西。
而当时魏国的宰相公叔痤,是魏惠王的姐夫,之前魏武侯的女婿,公叔痤曾经给魏惠王推荐过一个叫公孙鞅的卫人,这个公孙鞅一直在相府做侍从,可魏惠王觉得这个阿鞅职位低下,姐夫之前赶走了大才子吴起,已是重大的用人失误,现在又介绍这样一个低级随从要来主掌国事,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结果魏惠王就没有看上这个公孙鞅,使得公孙鞅远走秦国,做了秦国执政,使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最强之国,并没有之一。后来到魏惠王晚年,还为此事吐血哭喊道:“悔不听姐夫之言留住此人啊!”
公孙鞅走后,秦魏两国继续撕咬,到魏惠王即位九年,魏国实在扛不住秦国波浪式攻击,决定把都城迁往东南方向的汴梁城,并改名为大梁。又在大梁附近动用民夫开挖了一条大运河叫作“鸿沟”,用来输送粮草物资,并且还能灌溉周围的田地,以此来为农业增产,而大梁三面环水,再加上一条运河,水路交通就变得更为便利了,这是魏惠王在历史上做成的少有成功的政绩。
除此之外,他又命人在魏国西北面修筑长城,以阻挡秦军的袭扰,这就是魏长城的由来。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魏罃决定称王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于是他派出使者前往齐国,齐侯田因齐是田氏齐国的第四代君主,在他之前的三代先君,虽然将齐国前老板姜氏流放安置在海边挖坑为灶,但始终还不敢斩草除根,来惹国中的百姓非议和唾骂。
直到田因齐即位,他是一个很有雄心的孩纸,他爸给他取名为因齐,就是要真正掌管齐国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田氏太公田和之前在齐国姜氏老板康公手下做丞相,因为老板得罪了赵、魏、韩三国,三国同时出兵攻破齐国长城,活捉了齐康公,带到周天子面前受尽各种凌辱之后,被放回了齐国,并对齐国臣民们说,这样没用的君主,你们想对他怎样自己看着办。
于是,齐相田和就趁机以周天子和齐国百姓的名义,将齐康公流放到了海边的一座空城,自己做了齐侯。可齐国百姓虽然厌弃康公,但对田和代齐的做法,实在有点感觉莫名其妙,一来康公没有子嗣,二来田和并没有直接弑君夺位,所以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可田家的人原来是陈国的王族,后来因陈国被齐国击败,田氏先人被派到齐国做人质,因为在齐期间对齐侯服务周到,就被封为了田氏,正式入籍做了齐国人。现如今田氏掌管了齐国大权,却始终不敢把姜子牙姜太公开创的赫赫齐国大名给改了。所以田氏前三代君主都有这么一个心病,直传到田因齐为君,“因齐”者也就是要真正掌控齐国的意思。
而魏惠王悉知齐国政坛内幕久矣,现如今他竟想到一个法子可以让自己来实现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霸主(这和近代前苏联被俄罗斯、白俄、乌克兰三家分之何其相似,俄罗斯也像战国老魏一样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前苏联真正的衣钵继承者),就像当年晋国一样傲视天下群雄。
魏国使者到了齐国,按照魏惠王的意思对齐侯因齐说:“齐国是东方第一强国,这个是从姜太公建国以来,就毋庸置疑的,然而天下和齐国近些年来都发生如此多的变故,像我们赵魏韩三家以前身为人家的大夫仆从,如今也名正言顺地受到周天子的认可,光明正大地改掉了国号建立了自己的社稷。
而你们齐国田家,本来就是顺应天命代姜掌齐,却因为一点良心尚存,怜恤年老无用的齐康公养着他,竟被他老人家活活熬死了田家三代先君,还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齐国上下乃至天下人,说你们田家才是齐国真正的主宰,我家主公因此真为您感到忧伤。”
这一席话说得齐侯田因齐着实忧伤起来,便问使者魏侯能为寡人出何对策。使者便说,我家主公的意思是,我们两家虽然已贵为诸侯,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还不能让天下人看清我们是真正的霸主,如今周天子暗弱无能,他给的封号也不是很管用了,不如今我们两家相约互尊为王,以齐国的声望来推戴我们魏国,我们魏国也以强大的国力,来支持你田氏在齐国和天下人面前立威,这样齐侯您就不用再活在姜氏的阴影中了。”
田因齐觉得这个办法好极了,就连忙答应了使者,让他回去复命。没过多久,齐康公居然在海边突然死去了,田因齐草草处理完康公丧事,向天下宣告姜氏一脉已经彻底断绝了,就和老魏家相约在徐州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相王大典”,魏罃代表魏国尊田因齐为齐王,同时田因齐也代表齐国尊魏罃为魏王,周天子依旧是天下宗主,只是以后他两国的事情不再需要周朝名义上的认可罢了。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都称王了,还为什么要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宗主,这也是魏惠王这个人精当时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妙。原因在于老魏家的劲敌秦国不断地逼近魏国,但秦国虽然在周天子花名册中身为诸侯,却因爵位低,国土偏僻,在中原诸侯的骨子里是不把他当华夏俱乐部会员的,所以只要大家还认周天子这个家长,秦国的名声和一些激进的军事行动都要受到当时国际舆论的影响和牵制。所以老魏对老周家还是做到了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说来说去还是为自己打算。
魏罃做了魏惠王,实实在在得到了称王的实惠,齐国是东方第一强国,现在和魏国做了好朋友,魏国可以傲视关东其他诸弱小国家,在中原腹地他想干吗就干吗了。
而田因齐做了齐威王,也真真正正地让田氏家族威风了起来,国力靠着发达的老农商底子,加上重用人才,虚心纳谏,以勇武非凡的堂弟田忌为全国兵马统兵大将,以特工科出身的治国能臣邹忌为国相,又以用兵如神的军事奇才孙膑为军师,田氏齐国人才济济,人心归附,为了使田氏齐王贤名更盛,齐威王还亲自率领周边小诸侯们共同朝见周天子,竟把多少年都没有受到诸侯朝贡的周烈王给高兴坏了,御笔亲题了一张又一张的嘉奖令颁发给齐国,授予田因齐一枚又一枚的天子皇家最高荣誉勋章,使得齐国和齐威王本人声望威震天下。
齐威王对内对外的这一波骚操作,可把老伙计魏罃给惹不高兴了,人家本来是打算借着他老齐家的老财主威名给我当一把托,没想到自己竟把正主儿给托起来了,不管他齐国换的是谁做主,齐国依旧是老贵族派头的齐国,如今名声更响了。而魏国就像个暴发户,蒙着面中彩领奖之后,谁也不认得你是谁,弄得好像如今也只能是乡下锣鼓乡下敲,自个儿哄着自个玩了。
-
历史上春申君黄歇和芈月什么关系 2023-12-22
-
[晏平(晏子)介绍]晏子的生平介绍故事 2023-12-22
-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谁才是好人? 2023-12-22
-
伍子胥一夜白头是怎么回事 一夜白头传闻是不是真的 2024-02-19
-
他是战国时期的流浪公子 同时也是秦国崛起的领路人和奠基者 2023-12-26
-
李斯和韩非子是什么关系 李斯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 2023-12-2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