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得人?结局如何
爱新觉罗允礼是康熙皇帝的第27个孩子,只可惜中途有皇子早夭,由此,实际排序为第17个。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近年来,将历史中的人物拍成影视作品是十分常见的了,清朝的皇帝、王爷更是这些剧中的重要主角,那么在这些剧中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否是真的如此呢?
大多来说,为了突出主角的形象,剧本并不是完全遵从史实的。例如此前热播的《甄嬛传》,这部大女主剧虽在很多细节都十分符合史实,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
但在这部剧中的果郡王,在历史上的他却不是如同剧中一般的,可以说有着很大的出入。
果郡王,名为允礼,是雍正的十七弟,他天性热爱自由,淡泊名利,虽然精通政治之事,却为了不使皇帝疑心,终日以诗书音律来掩饰。
他表面看起来虽是放荡不羁,但实际上却是痴情,他对甄嬛的爱情更是让人感动,即便两人心中彼此有请,却难成眷属,他最后更是为了甄嬛而死。
他的扮演者李东学也说过,“果郡王不同于宫中争权夺势的皇室子弟,他庆幸自己并非帝王之身,不必将朝政琐事萦绕于身,他不求娇妻美妾如云,只盼与爱人厮守到老”。
剧中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儒雅公子、痴情王爷,最后为爱人而死更是感动了不少的观众,也是为了烘托甄嬛早期的单纯和天真,到底还是基于女主出发的。
而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却恰非如此,他没有为一个女人失去生命,他的结局反而是诸位皇子中最好的一个,深受雍正的重视。
他的本名为胤礼,后在雍正即位之后,为了不冲撞皇帝的名讳,他与其他的皇子便都改为允字。
在雍正登基之后,对一众皇子都采取了措施,有的死了有的则是成了虚职,但是对于他,皇帝却是没有下手,反而重用了他。
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雍正亦是评价他道:“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而他能够得到雍正的不同对待,与他的性情和才华是密切相关的。
他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仅精通满族文化,对于汉族文化同样擅长。饱读诗书,精通音律,这一点与甄嬛剧中的果郡王形象倒是十分符合。
他聪明稳重,又精通书法,爱好在外游学,他所雕刻的书雕十分精美。他曾专心研究藏传佛教经书并组织翻译藏文名著,编刻印了《古文约选》。
除了出众的才情之外,他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局,是在于他对权势的淡然。
读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康熙之时,皇位的争夺是十分激烈的。在早年诸位皇子都在为了皇权而争个你死我活之时,他却一心于山水游乐,不参与皇权之争。
当然,这也不代表他就真的不爱好权势,他更是一个明白之人,自知自己无法与诸位兄弟争夺,就干脆不参与其中,还能够换一个安生。
雍正之所以收拾了其他的皇子,却对他留有情谊,也正是因为当初他并没有参与在夺位之争中。
他不爱甄嬛,家中有美娇妻,一生逍遥无忧。
剧中最为令人感动的真爱便是果郡王和甄嬛的爱,他初次在宫中邂逅甄嬛便对她倾心,他只求付出,不却求回报,更愿意为爱放弃所拥有的一切,甚至为爱人献出了生命。
当剧中的果郡王喝下毒酒,以此来换取甄嬛安全的一幕更是赚得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和感动,如此一位痴情王爷一度成为女人心中的最佳情人。
但真实的他却是娶了钮祜禄氏,果毅公阿灵阿之女为嫡福晋;孟氏,达色之女,为侧福晋。
他与两位福晋的感情也是十分融洽,虽子女单薄,却也算是一生恩爱了。后来雍正的六阿哥弘曕被过继到了他其下,是为第二子。
乾隆三年二月,正当壮年的允礼病逝,终年四十二岁,而后果亲王爵位空虚,乾隆命王公大臣会议,商讨何人可承袭爵位,最后推定了六阿哥弘曕承继。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真实的果郡王不仅没有爱上甄嬛,与福晋的感情深厚,最后也没有为爱而死,病逝之后,爵位也是由继子来承袭,结局也算是圆满了。
-
乾隆帝的母亲是谁 她是怎么死的 2023-12-18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地位有多低? 2024-02-27
-
香妃的历史原型是谁?她有多受宠 2024-04-10
-
光绪帝被慈禧囚禁后,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2024-01-16
-
雍正用一块白水煮的肥肉考验弘历,这是为什么呢? 2024-03-09
-
乾隆唯一名副其实的皇后是谁?死后乾隆亲定谥号 2024-01-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