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的第一任皇后吴氏是什么结局?
- 中文名:朱见深(1447年~1487年)
- 别 称:朱见濬、朱见濡、明宪宗、明纯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今北京)
- 出生日期:1447年12月9日(正统十一年)
- 逝世日期:1487年9月9日(成化二十三年)
- 职业:明朝皇帝
- 主要成就:为于谦等名臣平反昭雪,安排荆襄流民,设立西厂
- 在位时间:1464年2月28日-1487年9月9日
- 庙 号:明宪宗
- 谥 号:明纯帝
- 陵 号:明十三陵茂陵
- 年 号:成化
- 陵 寝:茂陵
- 前 任:明英宗朱祁镇
- 继 任:明孝宗朱祐樘
明宪宗的第一任皇后吴氏是什么结局?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吴氏,生卒年1448年—1509年,是北京人。吴氏出生于将门之家,其父兄都在御林军中任职,舅舅孙将军更加在叛乱中救过明英宗的性命,所以吴氏性格直爽、豪迈、所受的教育也是传统教育,做事讲究法度,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1463年,英宗为当时还是太子的朱见深选妃。因为朱见深比较迷恋从小照顾他长大的宫女万氏,就是那个比他大了十几岁的万贵妃。明英宗对此非常不满,就着手为太子朱见深选妃。
最后选定三位淑女,英宗准备选择其中最优的一个做为太子妃。但是还没有等到最后确定太子妃的人选时,英宗就突然疾病死去。
英宗去世之后,由钱太后和周太后最后确定吴氏当选太子妃,此时太子朱见深已经继承皇位,于是册封吴氏为皇后。天顺八年,朱见深和吴氏完婚。
吴皇后做事比较讲究法度,她在接受嫔妃朝见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三十岁左右而且不漂亮的中年女子一直站着,并且眼光里发出挑衅。吴皇后当时没有发作,事后才得知,这个人就是宪宗宠爱的万氏。
万氏本以为靠着皇帝的宠爱,她可以成为皇后,但是最后皇后之位却便宜了小小的吴氏,所以浑身从内到外散发着不尊敬吴皇后的劲。吴皇后本以为自己刚刚入宫,刚刚登上皇后之位,不想落得刻薄的名声,故决定先忍着。
吴皇后自小接受的是良好的教育,为人处事都讲究规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加上她身为皇后,理应受到众嫔妃的尊敬。
她的容忍不仅没有换来一点万氏的尊敬,而且万氏更加的挑衅吴皇后。吴皇后也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有一次万氏见到吴皇后故意不向吴皇后行礼并且举止轻蔑,吴皇后终于爆发了,她斥责了万氏不遵守宫中的礼仪,没有妃嫔应有的规矩。万氏早就想挑食,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激怒吴皇后的机会,所以她就用更加粗俗的言语骂吴皇后。吴皇后气恼之极命人杖责了万氏。
万氏披头散发,跑到宪宗跟前,大哭大闹,寻死觅活。宪宗本就不喜欢吴皇后,此时更加的恼火,向万氏承诺废吴皇后,立万氏为后。
但是皇后是一国之母,废后立后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皇后没有大错,所以两宫皇太后都不答应废后。一看废后不容易,万氏和宪宗栽赃陷害当时主管选定皇后人选的一个太监。诬陷他收了吴氏家族的行贿,才将吴氏定为皇后的人选。太监被屈打成招,两宫太后一看宪宗坚决要废掉吴皇后,也不得不同意了。宪宗迫不及待地连夜发了三道废后的诏书。此时距离吴皇后被立为皇后还不到一个月,但是吴皇后也没有办法,只能接诏迁居别宫。
吴氏在宫中冷冷清清地生活着,万贵妃最终也没有当上皇后。万贵妃仗着宪宗的宠爱,希望自己能生下太子,所以不允许宪宗去临幸其他的妃嫔,导致宪宗年纪很大还是没有儿子。
但是万贵妃还不知晓此时宫女纪氏已怀有身孕。吴氏可怜纪氏宫女,为了让其逃出万贵妃的毒手,所以照顾纪氏生产。纪氏二人在密室里艰难地活着,这个孩子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孝宗对吴氏的照顾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继位之后对吴氏的衣食住行完全按照皇太后的位分进行安排。
吴氏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光,于1509年病势。以妃礼葬安葬。
吴氏是一个知书达礼,性格刚烈之人,如果宪宗是一个正常的皇帝,也许和吴氏能够做到感情和睦、政治互相成就的一对夫妻。可惜,宪宗由于幼年的不幸经历,使其对照顾他的万氏有一种变态的依恋,所以吴氏白白的一生葬送在这对变态的男女身上。
-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去就去世了 朱高炽的历史评价为何那么高 2024-04-11
-
朱元璋三面受敌时,为什么没有向元朝投降? 2024-02-14
-
罗复仁:明初最有能力的外交官,他是如何被朱元璋重用的? 2024-01-09
-
“九千岁”的魏忠贤斗不过17岁的崇祯,原因是什么? 2023-12-26
-
与航海家郑和齐名的陈诚,一生五次出使西域 2024-01-07
-
朱元璋称帝后还有哪些亲戚 朱元璋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024-04-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