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作为李隆基身边的红人 安禄山最后为何要造反
- 中文名:安禄山(703年-757年)
- 字号:字轧荦山
- 国籍:唐朝
- 民族:粟特
- 出生地: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
- 出生日期:703年1月22日
- 逝世日期:757年1月29日
- 职业:三镇节度使、大燕皇帝
- 地位:柳城郡公→东平郡王→大燕皇帝
- 谥号:光烈皇帝
- 姓名:李隆基(685.9.8~762.5.3)
- 别名:李三郎、唐明皇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
- 出生日期:685年9月8日
- 逝世日期:762年5月3日
- 主要成就:发动唐隆政变,铲除韦后势力,中兴唐室;开创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霓裳羽衣曲》
- 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 庙号:玄宗
-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即位年龄:27岁
- 在位时间:712年-756年(44年)
- 享年:78岁
- 陵寝:唐泰陵
对唐代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本是唐玄宗面前大红人的安禄山为何要造反?
提起“安史之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场战乱又被称为“天宝之乱”,是唐代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在背叛唐代后发动的战争,其不但是同唐代争夺统 治权的内战,更是大唐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按理说,安禄山不仅仅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还是杨贵妃的干儿子,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开了挂的精彩生活。
然而,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如此备受皇帝恩宠的一个人,竟然会在玄宗晚年起兵造 反,那么,他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寻找答案之前,咱们有必要先看看安禄山这个人的生平履历。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后来母亲阿史德氏改嫁给了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名禄山,他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其骁勇多机智,令为捉生将,并收为了养子。
开元二十八年即公元七四零年,安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公元二十九年,擢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即公元七四二年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 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
安禄山之所以能够获得偌大权势,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以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 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 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
唐玄宗统 治晚年,朝政 腐 败,禁军虚弱,安禄山洞悉内情,有轻朝廷之心,同时又与权臣杨国忠不和,遂阴谋叛唐,他豢养同罗、奚、契丹降人八千为假子,称“曳落河”,胡语意为壮士,皆有勇有谋,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处经商致财。
天宝十四年,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 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攻陷了洛阳。
到了转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同年六月,他又遣军攻陷长安,从此以后,唐代的半壁江山便陷于长期的战乱之中,德二载即公元七 五七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从以上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安禄山之所以要发动叛乱,主要是因为,他发现晚年的唐玄宗已经沉浸于懈怠朝政、骄奢淫 逸的生活中,而与此同时呢,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又与他有过多番争执,于是乎,他不再犹豫,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兵反了大唐,只不过,谁也不曾想到的是,这场战乱居然令大唐从此一蹶不振,从此走向了灭亡。
-
唐高宗为什么要封武则天为皇后?原因是什么 2024-02-06
-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一个武将李君羡?真相是什么 2024-02-03
-
侯君集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李世民因何杀他? 2024-03-24
-
盘点李建成的四位心腹猛将,最后结局分别怎么样? 2024-02-13
-
历史上被遗忘的李瑁有多惨呢? 2024-04-10
-
李重润为什么会被杖杀?真相是什么 2024-01-3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