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真的是胆小如鼠吗 李渊兵精粮足为何没有造反
- 姓名:李渊(公元566~公元635)
- 别名:李叔德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1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635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 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 庙 号:高祖
- 谥 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年号:武德
-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陵墓:献陵
- 下一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
还不了解:李渊造反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李渊兵精粮足,却迟迟不反杨广?真的是他胆小如鼠吗?
自从杨广得了帝位,尽做些劳民伤财的事情,让隋朝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使得很多有识之士看准时机,揭竿而起。其中让杨广最为头疼的就是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这三大势力的不断折腾,无论杨广身边的宫女再给他唱多么好听的歌谣,他也会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
就在这三大势力用尽各种手段,不断折腾杨广的时候,这时候的李渊也在磨刀霍霍地准备起兵造反。
李渊在杨谅起兵造反的时候,就曾经动过造反的念头,此时的李渊兵精粮足,却迟迟不反杨广?真的是他胆小如鼠吗?历来对李渊的起兵造反的事情颇有争议。
很多人普遍认为李渊胆小如鼠, 让其决定起兵造反的原因,也不过就是是受了李世民和一帮谋臣的忽悠,不得已而为之。真的是这样吗?实则不然。
李渊可是个有政治经验的老手,李渊认为起兵造反可不是小事,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家族人头落地,不选择起兵造反的原因,那是李渊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第一,地理环境。
李渊所在的太原地区,是当时隋朝的军事重镇,朝廷在其周围布有重 兵,如果贸然起兵造反,很可能会被灭掉。杨谅、杨玄感就是前车之鉴。
李渊
第二,王威、高君雅的监视。
王威、高君雅是杨广的亲信,来到太原就是为了监视李渊,这两个人时常在暗中没少向杨广汇报李渊的情况,李渊必须小心应对,不能轻易地 向人吐露真言,以至于当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时,李渊在自己的亲生儿子面前,都着实当了回演员,非要把这个宝贝儿子送到官府。
山西最大的官就是李渊自己,送官府?往哪送?往自己家送?可见李渊的表演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第三,忠君观念的影响。
李渊是杨隋皇室的世臣,又是杨广的表哥,在那个忠君思想占主流的封建社会里,在李渊的头脑中,有着很深的君臣礼教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让他终身背负一个“叛主”的罪名,我想换了谁,都会慎重考虑的。
虽然李渊顾虑重重,但是依然信心百倍。
没有想到起兵造反的时刻,到来得有些意外,以至于让李渊措手不及。
大业十三年(617),突厥来犯。
杨广派李渊带兵对抗突厥,李渊战败,杨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对于李渊的处罚就是:就地免职,听候发落。
李渊
李渊的心里敲起了小鼓:“本来全国一些造反的势力,搞得杨广的头疼不已,偏偏在这个时候,自己被突厥打败,这等于给了杨广一个杀掉自己的理由,完了,这次是死定了。不行, 我不能坐以待毙,长时间以来的隐忍和谋划不能就这样白白地泡汤。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事已至此,那我就不得不反了!
可就在李渊刚刚下定决心造反,并且和手下人精心谋划时,命运和李渊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杨广的第二封诏书:赦免李渊无罪,恢复原职!
恢复原职?
李渊
李渊是万万没想到,杨广竟然对自己能网开一面?这是杨广良心发现吗?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李渊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无罪官复原职,忧的是:造反的理由没了。
这让李渊一时不知所措,心想着:“要不再等一等?毕竟现在师出无名了。”
现在所有的人都了解了李渊在策划谋反,即使现在想放弃,也已经晚了,杨广了解了,还不是死路一条?
既然已经不能回头,那就只有勇敢地向前冲了。即使前边是万丈悬崖,李渊宁愿摔得粉身碎骨,也不愿接受杨广的杀戮。
李渊
于是,李渊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造反”之路,趁着当时李密大败了隋军之际,杨广急忙各部兵马前来增援,准备对付李密。
正是这李密无意间吸引住了杨广的目标,使得当时的长安守备,显得比较薄弱,正好给了李渊机会。
那就向长安进发!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五日。
李渊真正地走向了反隋之路,前方的路生死未卜,是福是祸,相信上天早已有了定数!
-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她的死亡真相是什么样的? 2024-03-18
-
唐朝“救时宰相”姚崇辅佐了哪几任皇帝 2023-12-20
-
唐朝宰相苏良嗣简介 苏良嗣和狄仁杰什么关系 2023-12-19
-
平阳公主是谁?打下半壁江山的平阳公主结局如何? 2024-01-21
-
弘化公主:唐朝第一位和亲公主,一生都在颠沛流离 2024-02-19
-
裴度是什么样的人 以全德始终的大唐宰相 2023-12-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