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如何?刘备是如何对他的?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 中文名:赵云(约167年~229年)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
- 出生日期:约167年(待考)
- 逝世日期:229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长坂坡救阿斗、定益州郡县
- 爵位:永昌亭侯
- 谥号:顺平侯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一位智勇兼备的武将。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大名鼎鼎的蜀汉名将赵云,尤其长坂破一役中,赵云舍身入死救出刘备的老婆、孩子,成为他的极具代表性的战役。但细心的朋友却发现,大多数战役中都没有赵云的身影,可以看到关羽、张飞、马超、魏延等等,唯独没有赵云,刘备对赵云为何那么怪异呢?
赵云一开始并不是跟着刘备混的“小弟”,最初是投奔公孙瓒的麾下,当公孙瓒险些死于袁绍手下的大将文丑之手时,“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为此救了公孙瓒一命。
这少年将军便是投奔公孙瓒而来的赵云,赵云的到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经过“常山郡”百姓的共同商讨才决定,因此,当公孙瓒问为何投奔他而来时,赵云答“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从赵云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想追随的是一个能够实施仁政的“主子”,但经过一番接触后,公孙瓒“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显然公孙瓒并不是他想要的“主子”。
虽然又结识了刘备,但有公孙瓒在前,不好再投二主,因此,一句“终不背德也”,便借着兄长去世为由请辞归乡。
由此可以看出,赵云不但想找个施“仁政”的主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特别的严格,正所谓忠臣不侍二主,即使错投了公孙瓒,但他也是打落牙往肚里咽,一旦选定便无更改。赵云也是占尽了忠孝与仁义。
赵云这一归隐便是七年,公元200年,这时的公孙瓒已死,刘备也略成气候,赵云转投刘备,这两个人刚相遇时可谓是莫逆之交,甚至达到了刘备“与云同床眠卧”的程度,再加上赵云超群的武艺,人品又如此忠孝与仁义,为何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呢?
凡事必有因果,通过赵云与公孙瓒的接触,完全可以看出,赵云是一个耿直而又非常有思想的人,不仅仅是一名简单的武将,更是一名儒将,用现在的话来讲是非常有信仰之人,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不会更改,这也是他为何后期得不到重用却一直跟随刘备的主要原因。
刘备一生以“仁爱”为主,并且颇有慧眼识才的能力,可以说,刘备网络了天下很多文臣武将,主要就是靠他的“仁爱”,这一点自然也得到了赵云的认可,因此而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
初期的赵云也曾官拜翊军将军,虽然是个杂号将军,但也有辅佐刘备的含义。当刘备拿下益州坐享三分天下的胜利果实时,难免会“飘飘然”,这时的赵云仍旧保持头脑清醒,“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意思是说,益州的人民刚刚经历战乱,要把益州的田地归还给他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会得民心,刘备本来想大肆封赏一番,结果被赵云泼了一头冷水。
刘备的眼里是想犒劳手下的将士,毕竟是这帮人帮他打的天下,虽然自己以“仁爱”为政,但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却不想赵云出来“搅了局”,倍感扫兴,也让自己颜面尽失。
所以,刘备肯定赵云的才能、敬重他的人品,但永远不重用,别的将军都得到封赏时,却唯独没有提拔赵云。
而赵云却不以为意,依旧效忠于刘备,甚至刘备在冲动之下替关羽报仇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与诸葛亮同时出来劝阻,只是劝说无效,刘备最终大败而归,使蜀汉实力大损而转入颓象。
可以看出,赵云是名副其实的儒将,心里始终有梦想,只要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得不到重用也无所谓,看别人有所成亦是自己的快乐。
-
夏侯霸是夏侯惇的儿子,他为何会投靠蜀汉? 2024-02-07
-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张昭都是托孤大臣,他们的权力有多大? 2024-03-22
-
潘濬是什么人?归降后的他在东吴是什么地位? 2024-03-21
-
曹操最长寿的儿子,司马家族篡魏后他结局怎么样? 2024-01-21
-
为赢得皇帝的尊严,曹髦做了什么? 2024-03-12
-
关羽月下斩貂蝉真相到底是什么 关羽真的对貂蝉下杀手了吗 2023-12-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