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都城定都的哲学,古代选择都城的条件
看中国的地形图,可以发现,中国地势,北高南低,所以南方适合于发展经济,但不利于作为政治中心。在南方建都一般都为短命王朝或被北方国家灭亡,除明初建都在南京,但之后却迁都于北京,其他诸如东晋、南宋以及后来明末清初的南明小朝廷一般都趋于保守,在外交军事之中处于守势,基本是被动挨打。
南方(长江中下游)易攻难守
河南一带的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位于华北平原,而且黄河难于治理经常泛滥成灾,但这片土地却能得到商朝与北宋统治者的青睐。商朝多次迁都却一直在河南中东部、山东东部、河北南部的中原地区,一直到盘庚迁都于殷(即安阳)才安定下来。至于北宋,它是直接继承了北周,而北周处于五代十国的乱世,北方所经历的五代中有三代(梁、唐、晋、汉、周中的晋、汉、周)都相继建都于东京(即河南开封),所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便直接定都于此。但是,开封四周无险可凭,处于四战之地,一旦北方入侵者渡过黄河基本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所以赵匡胤自建国之起就想要迁都与洛阳,之后若有可能还要再迁入关中的长安。但是此事却一直没能实现,宋太祖死后,这件事就永远的搁置了。之后的统治者却十分喜欢开封城,由于背靠黄河,所以漕运发达,全国各地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都城。这促使了开封经济的繁荣,其熙熙攘攘的景象,千年之后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但是建都开封的弊端从真宗开始就显露了出来,直到靖康之变国家败亡,北宋皇帝却钟爱这片土地。据说黄河常年泛滥,开封城多次被毁,但统治者却坚持在城上筑城,形成了城垒城的奇观。我们分析北宋的灭亡,除了其政治制度有裂痕之外,它的都城所在地没有任何战略优势,也应当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原地区一马平川
与建都在南方与河南地区的朝代不同,建都于北京的朝代,如明朝,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应该是中原王朝面对强大外敌时,最有气节的一代了。它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一直抵抗到最后。但由于其内部长期以来的党争,早已将国力消耗殆尽,最终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紫禁城之内灭亡,被满清所取代。除明之外,元清两代也建都于此,这两个朝代的建立者都还不是汉人,蒙古人依靠他们的铁骑横扫了欧亚大陆,但是但是当起定都于北京,建国立号之后,不到100年便又离开北京,可谓“来势汹汹,去也匆匆。”再看看满清政权,在关外与明朝抗衡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它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不久便将整个中华民族带入了屈辱的近代。这时建都北京的弊端便暴露了出来:西方列强,自广州起,沿海北上,到达天津,攻陷大沽口,一路北上,不费吹灰之力北京就沦陷了,根本无险可守。在北京建都的明朝受到北方部族的侵扰,而清朝便直接面对那一群海上强盗了。民国时期,国家危亡,那是百世不遇的大乱世,北京也多次作为国家的首都出现过,但是之后却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再次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背靠燕山、太行山,形似太师椅
解放战争时期,在党中央进京之前,毛泽东在西柏坡,曾经就建都一事询问过王稼祥。王稼祥认为应当定都北京,理由有四:1、南京离沿海太近,这是它的很大缺陷,首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2、黄河沿岸的洛阳、开封等古都、因为中原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短期无法改变,所以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3、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地区,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4、北平不仅地理位置好,而且从战略上看,能扼守连接东北和关内的咽喉地带。同时北平背靠苏联和外蒙,短期内无战事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是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东,山东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500年的帝都,从人民群众心里也乐意接受。毛主席听了王稼祥的分析表示认同,之后中共便决定定都北京了。
以上是对定都于南方、河南中原一代以及北京的分析。最后,来看看关中地区。关中地区,自周以来,多次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秦统六国、大汉一统、盛唐气象无不发端于此。关中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八百里秦川纵横东西;北靠黄土高原;南倚秦巴山脉;东部函谷关、崤山及潼关无一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部便是大西北,高原隆起。建都于此,出了东部的潼关,便可直至华北平原;西入甘肃,便可直入河西走廊,控制西北,自此向南又可至青藏高原;向南过了大散关,过蜀道,便是西南地区,尽在掌握。所以秦汉得以大一统,唐朝可以达到封建王朝的鼎盛。但是,唐朝以后,两宋以来,中国经济中心,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发生了转移。关中地区,由于长久以来的环境破坏,以及北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再加之气候变化,它便由台前退居幕后。
分析历代以来中国的都城,可以发现,一般只有在乱世,而且南北对立时,统治者才会建都于南方一代,最终统一全国的一般都是北方国家(明是特例)。中国的大治之世,也就是出现盛世,且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由于夏商仍在考证,所以从西周看起,西周、汉、唐、明、清共有五代六朝,可谓是中国君主制时期,统治时间的前六位了。西周建都于镐京,西汉建都于长安,东汉建都于洛阳,唐朝建都于长安,明先建于南京后迁于北京,清建都于北京。再对这六朝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西周,西汉,唐都建都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占六朝一半。明清定都于北京,占三分之一。东汉之洛阳,明两代帝王所在的南京相比之下过于短暂。
关中地区四塞之地,可攻可守
现就西安与北京做一比较,北京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安处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域,所以两地一年四季都很分明,但是北京纬度高于西安,所以平均气温比西安更低。据考证,古时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居住。王稼祥所说的北京靠近沿海且渤海是内海也没有问题,但是我认为清朝就失败在没能制止海上强盗的掠夺,所以这并不安全,而关中地理优势前面已经讲过了。西安之所以没能成为我国首都的原因,我认为那正如王稼祥所说经济中心已移至东南沿海,而建都于关中地区,难以控制。所谓鞭长莫及的地方有二:即东北地区与东南地区。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东南沿海,重工业中心又在东北地区,而北京正是控制这两个地区的咽喉。这一点由三大战役也可以看出,先是辽沈战役,再是淮海战役,最后平津战役。这应该是西安没能战胜北京而成为首都最为关键的一点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建都的地方有很多,适合建都的地方就比较少了,而符合国家利益,适宜于长远发展的建都地点就更少了。关键是统治者能够认清时事,做出顺天应时的决定。从古代圣贤那里可以知道,监督在哪里并不是一个政权兴衰的决定因素,但却是关键因素,其决定因素当然是:这个政权是否是民心所向,若是民心向背,不论建都何处都是枉然。从这一点讲,建都何处似乎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
扁鹊暗杀齐桓公的故事 2023-12-13
-
新朝历史 2023-12-17
-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2023-12-08
-
电视剧《倾世皇妃》里孟知祥是谁 孟知祥和孟迁什么关系 2023-12-16
-
中国皇帝的帝号:庙号尊号谥号年号怎样区别? 2023-12-20
-
豪言一统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3-12-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