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渊在六十多岁还生下了8个儿女,是为何?
- 姓名:李渊(公元566~公元635)
- 别名:李叔德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1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635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 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 庙 号:高祖
- 谥 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年号:武德
-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陵墓:献陵
- 下一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
公元618年五月十二日,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生在帝王家,尤其是作为皇帝,后宫的女人们众多,伴随而来的就是一个皇帝会有很多个儿子女儿,那么争夺家产,争夺那把龙椅的纷扰就会接踵而至,但是著名的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却在晚年生了8个儿女,其中有三个“傻儿子”,一辈子装傻充愣,竟然结局让人意外,没有被哥哥李世民杀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起李渊以六十岁高龄还能生下这么多孩子,还是要从他儿子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始。
话说李渊打下江山没多久,就将自己的儿子李建成立为了太子,但其实当时李渊的儿子中,最出色的并不是这个大儿子李建成,而是嫡次子李世民,从小就擅长兵法和骑射之技,在隋朝的时候曾领兵救出过隋炀帝,功劳很高。
而到后来李渊发动兵变,直接被封成了秦国公,右武侯大将军,拜了尚书令,而且在唐朝军队中的名声非常高,手下的能兵巧匠也不是李建成能够比拟的。
那么这样优秀的一个人,自然就是非常有野心的,他并不甘心,将自己拼命打来的江山,拱手让李渊交给李建成,于是就在武德九年的时候,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亲手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还有弟弟李元吉以及他们俩所有的子嗣都杀死了,以绝后患。
之后就命令手下得力武将尉迟敬德去将父亲李渊“保护”起来,避免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虽然嘴上说的是保护,但其实就是监禁,李世民就是想要告诉李渊,这个皇位已经是他的了,别人就不要想染指了,而父亲你年事已高,就好好休息吧。
李渊又怎么能不懂这其中的意思,于是就干脆主动让位,经过三次有理有据的推拉之后,终于把这个皇位交给了“看起来不大乐意”的李世民,而他自己就退居二线。
大家想想,当一个人成为太上皇的时候,几乎就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权利也有,但是也说不上什么正经话,还不如放开了享受人生,李渊就是这么做的,退位之后,他就开始沉迷于后宫之事,以六十岁高龄,竟然又给李世民生出来8个弟弟妹妹。
在这八个子女中,有三个人显得非常“顽固子弟”,李凤、李元婴和李元祥三个人,而其实他们生在了帝王家,亲哥哥就是皇上,这时候必须如履薄冰,还不如装傻充愣,让李世民意识到,他们对于王位并没有威胁,才能保障生命。
李凤是李渊年纪比较大的一个儿子,他保命的方法就是直接装傻充愣,在《新唐书》中有所记载,“使奴蒙虎皮,怖其参军陆英俊几死,因大笑为乐。”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没事干就喜欢欺负下属,差点把别人给吓死。
而且还曾经带着自己的护卫出去打猎,把人家老百姓的农作物全都给踩了,让大家怨声载道,这事传到李世民耳朵里,他不光不惩罚,心中还放心了不少,这么个傻子,对自己的皇位没什么威胁,也就听之任之了,最后还给了他一个陪葬皇陵的结局,非常不错了。
李元婴是李渊最小的儿子,他保命的方式就比较脱俗,历史上著名的滕王阁,就是他修建的,几乎是每到一个地方游山玩水,就要在当地修建一座滕王阁,劳民伤财,骄纵跋扈,不过也因为他的滕王阁,才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的千古佳句。
而李元祥就更简单了,他的自保方式直接体现在了贪财上,李世民将李元祥封为了许王并给了封地,这个王爷一到自己的封地就开始搜刮民脂民膏,把百姓们的钱财全都搜刮起来供自己享乐,无脑到了极点。
李元婴和李元祥这兄弟俩的事迹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而也不断有大臣的奏章上来参了他们俩好几本了,可李世民根本不在乎,在他心里,只要这俩人不对自己的皇位有什么想法就行,管他们是搜刮钱财还是捉弄下属,都没关系,如果有点野心的话,反而会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说,生在帝王家的人,有时候还是需要刻意的去装傻充愣,不然就会被人误会自己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像李世民这样连一起长大的哥哥都能亲手杀掉的战略家,更不会在意区区几个便宜弟弟的性命了,所以说,这三个傻王爷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是怎样的人 张说是忠臣还是奸臣 2023-12-18
-
李世民和朱棣同样是篡位,为何评价差别这么大? 2024-03-11
-
李世民真的娶了65岁的萧皇后吗?他们是什么关系 2024-02-08
-
唐太宗竟然是吃了长生药而死?害死他的人是谁? 2023-12-30
-
历史上唐朝宰相郑馀庆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4-04-11
-
此女命运坎坷成王妃后流落民间,儿子长大之后找了她一生! 2024-03-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