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那么看重归降大清的洪承畴的原因是什么?
- 本 名:洪承畴(1593年~1665年)
- 别 称:洪彦演,洪亨九,洪文襄
- 字 号:字彦演,号亨九
-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福建泉州南安英都
- 出生时间:1593年10月16日
- 去世时间:1665年4月3日
- 主要作品:《古今平定略》《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 主要成就:围剿明末农民起义军、建议清朝采取明朝典章制度、迅速稳定南方
- 明朝官职:兵部尚书、蓟辽总督
- 清朝官职:太傅、太保、少师、太子太师
- 学 派:儒家
- 谥 号:文襄
- 本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 别称:洪太极、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西老城)
- 出生时间:1592年11月28日申时
- 去世时间:1643年9月21日亥时
- 主要成就:两次征朝鲜,灭察哈尔,建立清朝,取得松锦大捷
- 年号:天聪、崇德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皇帝
- 陵寝:清昭陵
皇太极那么看重归降大清的洪承畴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皇太极之所以看重洪承畴这个明朝降臣,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01、洪承畴有真才实学,是个文武双全的帅才,有他的辅佐,皇太极取天下如虎添翼
洪承畴在松锦大战时是以蓟辽总督的身份被俘的,蓟辽总督算是封疆大吏了,官位能做到这个程度,说明洪承畴是有两把刷子的。
而事实上,洪承畴不但有两把刷子,而且是文武双全的帅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进士及第,进入官场后先后担任过陕西布政使参政、陕西三边总督,加过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
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奉命增援锦州,在明清松锦大战时兵败被俘,但在战场上他没少给皇太极添麻烦。
洪承畴虽然在战场上败于皇太极之手,但那更多的是明朝中枢、监军张若麒的掣肘,以及手下将官的贪生怕死,非战之过。
洪承畴对于整个战局的把握,以及临战时的决策,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明军按照他最开始制定的“且战且守,步步为营,逐步向前推进以解锦州之围”的正确主张,皇太极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明军面前,估计也讨不了好。
正因如此,皇太极才对自己的这个昔日强敌倍加看重。因为彼此交过手,洪承畴有几斤几两皇太极比谁都清楚,有他辅佐自己,那岂不是如虎添翼?
02、皇太极的最终目标就是灭掉明朝、问鼎中原,而作为原明朝重臣的洪承畴可以成为清国的引路人,让清国统一天下变得事半功倍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对他倍加看重和宠幸,满族的诸贝勒大臣对此都非常不理解,就问皇太极:“您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降臣呢?”
皇太极反问他们说:“咱们这些人风里来雨里去,奋战了几十年,到底是为了啥?”大臣们说:那当然是想要夺得中原了。皇太极不失幽默地回答道:“咱们进取中原就像瞎子走路,现在有了一个领路人,何乐而不为呢?”
果然,洪承畴此后成了满清入主中原、一统天下最得力的助手和引路人。清军入关后,清廷还提拔他为大学士,让其全面负责南方战事。清军采取了洪承畴“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少的代价就平定了江南。
03、清国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政权,重用洪承畴这个汉人,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汉族人才来投奔清国
建立清国的满族,其前身本是靠游牧渔猎为生的女真族,要想以相对落后的游牧草原文明,去统一更加先进的中原农业文明,不学习汉族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不重用汉族人才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重用洪承畴这个汉人,就是皇太极释放的一个信号:有才能的人,不管是满族还是汉族,到我这里都会得到重用。
正是因为皇太极大量重用汉人,保护汉人,实行满汉一体,才使得清国的实力不断强大,为清王朝迅速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乾隆后宫来历不明的妃子,死后画像价值连城 2024-01-02
-
胤禵为什么不跟胤禩一起反击雍正?原因是什么 2024-01-31
-
曾让雍正宠爱至极的丽嫔,后来结局怎么那么惨? 2024-02-14
-
福康安和乾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没有证据证明是乾隆的亲生儿子 2024-02-01
-
历史上顺治为何会对董鄂妃沉迷不已?有何传奇之处 2024-03-17
-
陈玉成:太平天国后期猛将,最后被凌迟处死 2024-02-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