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作为朱瞻基的儿子 朱祁镇为何会成为最废的皇帝
- 中文名:朱祁镇(1427年~1464年)
- 别 称 明英宗、正统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
- 出生日期:1427年11月11日(宣德二年)
- 逝世日期: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
- 庙 号: 英宗
- 谥 号: 睿皇帝
- 主要成就: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
- 年号:正统天顺
- 陵寝:裕陵
- 陵 号:裕陵
- 年 号:正统、天顺
- 前 任:朱瞻基(明宣宗)
- 继 任:朱祁钰(明景帝)
- 继 任:朱见深(明宪宗)
- 中文名:朱瞻基(1398年~1435年)
- 别称:明宣宗、宣德帝
- 字号:自号长春真人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平燕王府
- 出生日期:1398年2月9日(洪武三十一年)
- 逝世日期:1435年1月3日(宣德十年)
- 在位时间:1425年6月27日-1435年1月31日
- 主要成就:“仁宣之治”随祖父亲征蒙古
- 主要作品:《御临黄筌花鸟卷》《武侯高卧图》《瓜鼠图》
- 庙号:宣宗
- 年号:宣德
- 谥号:章皇帝
- 陵寝:景陵
- 前任:朱高炽(明仁宗)
- 继任:朱祁镇(明英宗)
还不了解:朱祁镇和朱瞻基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镇作为朱瞻基的儿子,为什么会这么差?
朱祁镇是大明最厉害皇帝之一朱瞻基的儿子,为什么却发展成了最废皇帝?不仅没有什么帝王之术,甚至连明代的骨气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跟他的成长环境非常相关。
首先,朱瞻基基本没有教育过这个孩子。
朱瞻基继位之后大施仁政,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甚至形成了仁宣之治这样的盛况。并且朱瞻基在军事方面也颇有造诣,改革了大军、稳固了军权。之后在宣德十年,他继位的第十个年头病重,甚至到了不能上朝的程度,然后命众臣拜谒太子朱祁镇,遗诏命令所有国家公务由皇太后张氏处理。而同年,朱祁镇不满十岁。
朱瞻基的一生是对得起国家的,但是他几乎从来没有教育过这个孩子。他出生之后朱棣直接就把他当皇太孙培养,足足教了十几年的帝王之术,之后甚至平叛汉王。而他这个儿子朱祁镇别说帝王之术了,连最基本的骨气都没人教他,也没人带他出征塞外,怎么可能当成一个好皇帝?
另外,皇太后孙氏也教不了孩子什么东西。
朱高炽在位时,皇太后孙氏就曾经以太孙妃的角色管理后宫,贤良淑德,为当时朱高炽解决了不少麻烦,也让他省去了不少忧虑。之后朱瞻基继位,母亲孙氏仍然作为太后主持后宫,朱瞻基几乎从没操心过后宫的事。朱瞻基去世之后,遗诏命皇太后孙氏主持国家国务,孙氏就正式开始垂帘听政。
孙氏贤良淑德而且不通政务,那主持国家公务就一个做法——“说大概”。三杨再加于谦也算是朝廷老人了,只要孙氏能说出个大概肯定就能办,但这有一个问题在,孙氏说大概可以,那朱祁镇上位肯定也只会说大概,不会办实事,这样的皇帝注定是眼高手低。
最关键的是,朱祁镇在位时能臣全部陨落。
朱祁镇正式接管国家事务,三杨开始纷纷去世,杨士奇也于正统十一年去世,至此国家重臣几乎全部陨落,还剩于谦于少保一个人为国谋划。当时朱祁镇特别信任宦官王振,于是于谦还要跟王振争权夺势。后来朱祁镇还是在王振的提议下决定亲征瓦剌,最终闹了个土木堡之变的下场,回来之后还把于谦赐死了。
前面说了朱祁镇是不会干实事的,他最擅长的就是指挥别人,要是有重臣在这也没啥问题。毕竟他们会做就完了,但是偏偏三杨命数已到,而于谦作为最后的少保不仅不得宠,甚至还被皇帝怀疑,最终闹了个被杀的下场。忠臣一去朱祁镇能把明代统治成啥样可想而知了。
总而言之,朱祁镇的“废”还是因为他教育出现了问题。
所以说一个孩子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孩子特别会有样学样,如果不能及时的给孩子正向的教育,就有可能出现朱祁镇这样废掉一生的可能。
-
明朝皇妃“谋杀”太子 为何反受万历皇帝庇护? 2023-12-11
-
明明有两次保全大明王朝的机会,崇祯帝为什么没把握? 2024-01-28
-
嘉靖皇帝处死宠妃,为什么又要烧死皇后? 2024-01-24
-
梅殷手握重兵为什么 不救朱允炆?原因是什么 2024-01-20
-
赵匡胤当初能够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为何没有效仿赵匡胤 2024-04-04
-
朱元璋见过真龙脉吗?他为什么要斩断龙脉? 2023-12-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