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不死朱棣就还是燕王 朱标有那么厉害吗
- 本名:朱标
- 别称:懿文太子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太平陈迪家
- 出生时间:1355年10月10日
- 去世时间:1392年5月17日
- 祖籍:安徽凤阳
- 庙号:兴宗(追赠)
- 谥号:懿文、孝康皇帝
- 陵寝:明东陵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还不了解:朱标和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标不死,朱棣只能是燕王而不是明成祖,他真有这么厉害吗?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为明代第三位皇帝,初为燕王,后因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于是起靖难之役,历时4年将其推下皇位,自己登基为帝,是为大统一王朝中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
明初的靖难之役可谓是影响深远,可以说大大改变了明代的历史走向,首先朱棣上位以后,如同父亲明太祖朱元璋一般,实施重典治国,也就是高压统治,虽然对外征战战绩辉煌,但是对内因为连年征战,越到后期百姓越是苦不堪言,而且朱棣后人多是不长寿者,他之后13位皇帝,没什么长寿者不说,还有不少短命之人,诸如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炽和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分别在位仅仅十个月和一个月,在帝制家天下时代,皇帝短命,统治者经常更换,可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而建文帝朱允炆和他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一般,提倡的是以仁治天下,而非重典治国,而且他们不同于朱棣是得位不正一般,对于文臣苛刻,甚至杀死方孝孺,还重视武臣,搞得一开始就与文臣集团关系紧张,使得之后明代皇帝多是跟文臣集团有隔阂,甚至经常性对立。
这一切的背后,总是绕不开英年早逝的懿文太子朱标,如果朱标不死,顺利继位,那么历史将是另一个走向,而且大概率是好的历史走向,这也是明史爱好者心中的一个遗憾。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朱标不死,朱棣十有八九是不敢反的,即使是反,也成功不了的。
朱标的能力真有这么恐怖吗,为什么他不死,朱棣就翻不起风浪呢,我们先来看看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对比一下就了解了。
首先朱允炆的失败,一是刚开始策略不对,刚刚继位就要削藩,而且削藩不是先难后易,而是先易后难;最愚蠢的是削藩如同废藩、杀藩,短短几个月削了五位藩王,都废为庶人,不是远徙偏远之地,就是禁锢起来,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二是朱允炆一上台的态度就很明显,就是重文轻武,开始重文臣而轻武将。
三是建文帝以上两步,不只是逼反了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更是将将藩王隐性推到朱棣一方,而且还使北方边疆的武将对中央朝廷不满,加上朱棣常年在边疆镇守,在大军中有很高威望,所以朱棣起兵以后,很顺利就拉起了一支大军,后面更是降将不少,可以马上将朝廷大军打败转化为自己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建文帝朱允炆对内是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个不知军事的文臣,选择平叛的大将,刚开始还是老将耿炳文统兵,后来竟然重用不学无术的李景隆,使得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央朝廷大军一败再败,李景隆整个就是一个运输大队长,朱棣在这个过程中是如鱼得水,最终采取斩首行动,直取南京,一举定乾坤。
可以说建文帝朱允炆这个文人型皇帝,简直是打烂了一手好牌,本来中央朝廷占据绝对优势,中规中矩的削藩和平叛也不至于一步步败到如此地步,但他偏偏一步步走错,让朱棣创造了奇迹,自己则是成为垫脚石。
所以以这个来看,不是说懿文太子朱标能力有多恐怖,而是只要是稍有谋略的皇帝,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让朱棣翻盘的,而朱标虽是仁慈之人,但是手段可不低,并非是懦弱无能之辈。
先以削藩来说,朱标如果不死成为皇帝,即使削藩,以他在弟弟们心中的威望,没人敢反抗的,而且参考他“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的作风,削藩肯定不会像儿子建文帝朱允炆那般极端而且无脑,肯定会采取柔和且没法反抗的方式,比如召唤兄弟进京,来个“杯酒释兵权”什么的,或者是慢慢削弱藩王兵权,毕竟后面朱棣,还有明仁宗、明宣宗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最终将藩王的三护卫兵权基本上都收回,这都是有成例可见的,并不是什么难事。
朱标如果削藩不激进,后面朱棣非要反,那么也没有藩王隐性支持他,更没有人心支持,因为朱标不像朱允炆那样对藩王残酷,朱棣贸然起兵,没有人同情什么的。
而且朱标还有两大优势,一是他的儿子朱允炆是以皇太孙继位,本身根基不稳,更是压不住那些拥有兵权的叔叔;而朱标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是吴王时就是世子了,又当了二十多年太子,可谓是名分早定,他的根基是相当之稳,治国理政的水平更是甩了儿子朱允炆几十条街。
二是朱标不死,朱元璋绝对不会大规模清洗功臣,会给朱标留下完整的班底,像蓝玉是太子妃舅舅,是太子朱标的铁杆支持者,但洪武二十五年朱标死后,到了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就以谋反罪被杀,这也意味着太子朱标的武将班底集团全部被屠戮干净。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朱允炆身为皇孙,资历太浅,压不住这群野心勃勃的武将,本来蓝玉可以替朱允炆先压住,但关键是朱允炆生母吕氏是第二任太子妃,而蓝玉是第一任太子妃常氏的舅舅,所以两者并没有血缘关系为纽扣,没有这层关系,蓝玉不会真心支持朱允炆,所以朱元璋的选择是清洗留给太子朱标的武将班底,这也是后来朱允炆面对朱棣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没什么人可用,更是发掘不出有大将之才的人来平叛。
所以拥有这种绝对优势,再加上朱标并非庸才,如果他不死,朱棣真不敢反,即使反了也是失败下场,不过惋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我们只能基于已经发生的历史,来进行合理的推测,来以史为鉴,来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历史的沉淀感,来学习蕴含在历史中的各种人生哲理。
-
在明朝时期太子大多短命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12
-
明朝时期蓝玉因何而死?真的是他咎由自取吗? 2024-03-25
-
为啥万历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国家却安然无恙 2023-12-11
-
陈氏为什么会被打入冷宫?贵妃还亲自向皇帝求情 2024-01-15
-
朱元璋曾把御医们打入死牢,唯独没有戴思恭 2024-01-07
-
严嵩为了得到《清明上河图》,杀了多少人? 2024-01-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