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什么宁愿被杀都不投降曹魏 魏延是怎么想的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大将魏延“宁愿”被冤杀,为何都没投奔曹魏?
蜀汉大将魏延是冤杀但不是“宁愿”,至于说魏延为什么不投奔曹魏?小编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魏延太忠诚。
刘备占领汉中后,让魏延驻守汉中,这让魏延对刘备十分感激。
刘备曾问魏延,一旦曹魏进犯汉中,你打算怎么办?
魏延说:"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刘备驾崩后,魏延一心要报刘备知遇之恩,坚持北伐,完成刘备未完成的事业。
所以,魏延平时尽管受到诸葛亮的不公正对待,魏延也未曾想过离开蜀汉,投奔曹魏。
二,魏延太自信。
诸葛亮死后,魏延以为能继承先主遗志的只有他魏延了。
在诸葛亮去世之前,所谓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都先后去世。
魏延很自信,五虎上将不在了,军事上最有发言权的、最有实力的就是他魏延。
魏延自信地以为,诸葛亮去世,北伐大旗,就该他魏延扛起来,也只有他魏延才扛得起来。
因此,诸葛亮死后,魏延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而是感到机遇来了。
他魏延将在诸葛亮之后,率兵北伐,完成先主意志,这个时候,魏延也根本没有离开蜀汉,投奔曹魏的意识。
三,魏延太傻帽。
魏延被冤杀,是魏延太傻帽!
魏延太傻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魏延太傻帽,没有意识到诸葛亮会算计他。
诸葛亮死前,召开前线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是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三人,这三人都是诸葛亮的亲信。
诸葛亮对这三人布置说:“自己死后,大军撤退,让魏延断后,姜维在魏延的前面。如果魏延不执行,大军自行出发。”
诸葛亮这个临终安排,实际上是准备抛弃魏延。
第二,魏延太傻帽,没有意识到费祎也会算计他。
大军出发之前,长史杨仪安排司马费祎去魏延那里打听消息。
费祎的到来,魏延很兴奋。
魏延与费祎商议,两人联名发布命令,命令大军继续北伐。
费祎表示同意,并献计说:“让我先去做做杨仪的工作。杨仪不懂指挥打仗,应该会同意将军这个计划。”
费祎一出营门,策马而去,魏延方知上当。
第三,魏延太傻帽,没有意识到朝廷官员也怀疑他。
魏延无路可走的时候,向朝廷上奏折,揭发杨仪投敌叛国。
杨仪也急忙向朝廷上奏折,揭发魏延投敌叛国。
后主刘禅问身边的人:“这两个人相互指责对方投敌叛国,到底相信谁?”
董允与蒋琬说:“应该相信杨仪,杨仪不会投敌叛国,投敌叛国的应该是魏延。”
董允与蒋琬都是诸葛亮的亲信,自然会帮着杨仪说话。
杨仪最后安排马岱,杀了魏延。
综上所述,魏延之死是为忠诚与自信所害。如果魏延能像杨仪一样阿谀奉承主子,也许不会被冤杀!
-
三国演义中曹魏名将于禁为什么被称为神将 2023-12-16
-
淳于琼真的是一个窝囊的大将吗 他为什么没有守住乌巢 2024-01-14
-
三国里曹操是如何治人拢心 2023-12-23
-
杨修是个怎么样的人?杨修之死给我们什么启发? 2024-03-02
-
关羽跟马超在葭萌关对战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2024-01-24
-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能顺利继位?真相是什么 2024-04-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