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如何评价萧瑀?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 姓名:萧瑀(575年~648年)
- 字号:时文
- 所处时代:西梁-隋朝-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渤海蓨县
- 出生日期:575年
- 逝世日期:648年7月19日
- 官职:内史侍郎 河池太守 户部尚书 左仆射
- 主要成就:梁朝宗室,唐朝宰相,隋朝外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勋衔:金紫光禄大夫
- 爵位:新安郡王-宋国公
- 封赠:司空公 荆州都督
- 谥号:贞褊
萧瑀(575年~648年7月19日),字时文,唐朝初期宰相,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孝顺好佛,闻名天下。爱好学习,工于书法。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进入长安,拜内史侍郎。直言进谏隋炀帝,贬为河池太守。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兵入京师,他以郡降,封宋国公,任民部尚书。唐武德元年(618年),拜内史令,总掌政务,深得信任。及平王世充,以预军谋,进尚书右仆射。唐太宗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尝劝太宗行分封以保长治久安。然心地偏狭,不能容人。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权任稍分,他心不平,俟有过劾之。贞观二十年(646年),诬奏房玄龄结党谋反,被太宗斥责,益不得志。旋自请出家而食言不行,太宗因夺其爵,贬商州刺史。不久征还,恢复封爵。 姐姐萧皇后去世后,萧瑀内心深受打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染病而死,享年七十四岁,获赠司空、荆州都督,谥号贞褊。
轶事典故
巧谏高祖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草拟了一份政令,交给萧瑀承办。萧瑀阅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考虑不周,于是,就暂压了下来,没有发布。按当时朝中规定:“在皇帝命令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妥之处,臣僚应该向上奏明,加以改正”。
萧瑀的做法是符合上述规定的。但唐高祖闻后,心中不悦,于是召见萧瑀,责问他为何不按时发布政令。萧瑀慷慨陈词,用隋朝“内史宣勅”、“前后相乖”,致使:“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的史实,来说明唐高祖所拟政令“不经审勘”的危害。接着,萧瑀又陈述了他在皇帝“每授一勅”之后,“必审勘,使与前勅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于此”。李渊听后,也只好说:“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忧“。
力劝立贤
武德九年(626年),诸皇子间明争暗斗,李渊偏向于长子李建成,对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想除去他。萧瑀不顾个人得失,坚决支持李世民继位。
李世民为他作诗《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人物评价
唐高祖:“公之言,社稷所赖”。
唐太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萧瑀作为一个亡国皇家的后裔,他在唐朝的政治生涯,与唐高祖李渊的武德朝、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相始终。始终在朝廷的权力中心。他的主要作用和功绩是在武德朝。进入贞观朝后,六遭罢相,大起大落,都是以忠诚亮直,不徇私情,不越法度而屡罢屡起。以后,他的孙子、曾孙、玄孙辈以及从子(侄子)一支有8人为相,与唐朝相始终可谓兴旺发达,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
刘文静:唐朝开国宰相,功劳大为何不得善终? 2024-01-03
-
家喻户晓的名将程咬金,活到76岁最后得以善终 2024-01-20
-
苏定方生平有何战绩?为何被后人视为名将? 2024-02-21
-
郭孝恪作为唐朝名将,为什么打仗时会孤立无援? 2024-02-03
-
李渊死前对李世民说了什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情吗? 2024-03-09
-
唐朝掌握实权的为什么是李世民而不是李渊? 2024-01-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