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 中文名:李氏
- 别名:衡山郡公主,衡山长公主,新城长公主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634年
- 逝世日期:663年
- 职业:唐朝公主
- 父亲:唐太宗李世民
- 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
- 夫君:长孙诠、韦正矩
- 未婚夫:魏叔玉
- 同母哥哥:李承乾、李泰、李治
- 同母姐姐:长乐公主、晋阳公主、城阳公主
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的背后是什么原因?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疼爱的小女儿,曾经许配过三户人家,但婚姻却不如意,30岁突然死亡。民间传闻是因为长期受驸马的家暴,郁郁而终。新城公主死后,唐高宗以皇后之礼安葬了妹妹,这又是为何呢?关注我,一起探寻历史背后的故事。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中年所得最小的一个女儿,所以格外宠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这位小公主,唐太宗破了两个规矩,第一是唐朝公主出嫁时才封汤沐邑,而小公主在八岁的时候,就实封衡山郡。第二是唐代规定不能用名山大川作为封号,而小公主却被封为衡山公主。后世称她为新城公主,是在她出嫁时,她的哥哥唐高宗给她的封号。
新城公主到了九岁时,唐太宗带她去看重病在床的魏征。为了安慰魏征,也为了表彰他对唐朝的贡献,唐太宗当时就把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赐婚第二天魏征病逝。
谁知道仅仅过了两个月后,这桩婚事就取消了。原因是曾经被魏征推荐当宰相,战功卓越的大将军侯君集,和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处死。唐太宗怀疑魏征和侯君集结党,一纸诏书就解约了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
这之后,唐太宗一直为新城公主择良婿。到新城公主15岁那年,终于找到一户满意的人家——显赫的长孙家族,长孙操的长子长孙诠。长孙家族曾经娶入过四位公主,权势地位在唐朝都是屈指可数,所以新城公主和长孙家族的联姻是政治需要,也是最佳选择。
就在唐太宗为新城公主准备嫁妆,要风风光光嫁女儿的时候,他却因为疾病驾崩了。新城公主的婚事暂停,再加上公主需要守孝满三年,一直到她18岁时,才和长孙诠结婚,婚后两个人性情相投,恩爱有加。
按理说这段理想的婚姻应该幸福到永远。但天有不测风云,长孙家族在和武则天的权力争斗中落败,家族遭到流放。在流放途中,驸马长孙诠被武则天派去的人杀害。
驸马长孙诠死时新城公主只有25岁,短短七年的婚姻,她就从新妇变成了寡妇。痛失爱人的新城公主每日里郁郁寡欢,以泪洗面,不愿见人,连梳妆都懒得动。她一奶同胞的哥哥现任皇帝唐高宗,看见妹妹如此消沉,不免心痛,就决定另外给她寻找一位夫婿。
新城公主第三次选择的女婿是京兆韦氏韦正矩,为了让未来夫婿能配得上公主,唐高宗将韦正矩连升八级。有公主做靠山,韦正矩仕途之路自当一帆风顺,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新城公主和韦正矩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结婚后的公主总想着前夫,加上公主比较任性,两口子总是吵架。有传言说韦正矩对公主态度恶劣,粗暴到动手打公主的程度。
自古家丑不可外扬,尽管新城公主和韦正矩的婚姻不和睦,她也只能选择隐忍。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新城公主内心郁结,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为了让新城公主和身体健康起来,唐高宗决定为妹妹修庙祈福,还没等庙修好,新城公主突然就死了,年仅30岁。妹妹的死让唐高宗震怒,他下旨杀了韦正矩,并将韦氏一族流放边疆。
关于新城公主之死,至今成谜。有人说是被韦正矩虐待而死,但这种说法的矛盾点在于,韦正矩虐杀公主等同于把韦氏家族推向万劫不复,所以他不会做这样愚蠢的事。另一种说法认为公主思念前夫,忧郁而终,这个说法的可能性较大,民间也多为韦正矩叫屈,认为对他的处罚过重。
后世在发掘新城公主墓时,发现她是以皇后规格下葬在昭陵,并和韦正矩合葬,说明当时的唐高宗也知道误杀了韦正矩。另外,新城公主墓室内壁画上的侍女,都被铲去面部,是因为唐高宗认为这些侍女没有照顾好新城公主,在另一个世界里无脸见公主。
纵观新城公主的一生,她虽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她的婚姻也只是为唐朝政治服务的一枚棋子。最喜欢的人在两派角力中被杀,说明皇室中没有丝毫的情亲和人情,有的只是宫廷权力的争斗。也许唐高宗觉得对不起这个妹妹,所以才以皇后的规格下葬,纵是奢华至极,享受无上恩宠,但这一切新城公主都看不到了。
-
安禄山是什么来历?唐玄宗又为何那么器重他? 2024-03-25
-
李世民反贪有哪些政策?贪官们简直苦不堪言 2024-02-25
-
李世民下令放400死囚回家探亲,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2024-02-22
-
武则天名字的含义和来历,她与李唐王室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023-12-16
-
李亨想立李倓为大元帅,为何后来又改了主意? 2024-02-11
-
面首到底是什么意思 武则天都几十岁了为什么还要面首伺候 2024-02-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