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作为曹操手下的猛将 典韦最后为何没有能善终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典韦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西)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97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濮阳之战击退吕布、宛城死战阻张绣
- 官职:武猛校尉
- 外号:古之恶来
- 武 器大双戟与长刀
对典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典韦是曹操的一名猛将,但是他的余生没有善终到底为何?
典韦是曹操旗下非常勇猛的一名将领,古代打仗的时候决定胜利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手下士兵是否强壮,以及指挥作战的将领谋略正确。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每一个君王在选择手下的时候,往往就需要经过很多方面的挑选,毕竟一个将领决定着几万人的生死,一旦发生了某些误差,或者是在决定方面出现了错误,就会导致很大的损失。其实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他的手下也有很多能人,而且各有各的特点。
比如典韦,在曹操最开始认识典韦的时候,他就曾经说过典韦甚至可以和纣王手下的悍将相提并论。因为纣王虽然最后被人打败了,但是在他建立了出其他的国家是非常强大的,这种强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很多辅佐他帮助他的将领。一个好的将军,不仅要有一身好功夫,也要有大局面的谋略。而在后期,曹操与典韦的相处时,他发现了典韦拥有比较大的才能,那么,这样一位伟大的将领,他的下场是怎样的呢?
一,性格暴躁,非常勇猛
其实典韦的长相和他的性格非常相符,人们在后来编撰三国的故事的时候,会给这些英雄匹配相同的家庭背景,还会给他们编造出一些专用的武器。当然,这种编造其实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而典韦使用的武器竟然有80多斤重。如果想要拿起这么重的武器,那么首先他自身的重量就得达到标准,所以说,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典韦本身的性格就是非常粗犷,非常勇猛的。
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就是典韦在早期的时候,因为和别人有了仇怨,所以就拿起了自己的武器上他们家去报仇,等到他们的家里人出来之后,典韦没有说过一句话,就把他们全部杀害了。而当时的另一方,聚集了几百多个人,想要和典韦决一死战,但是因为典韦身上很重的杀气,没有人敢上前和他对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那个场景,明明人数上有这么明显的差距,但是典韦的气场却吓怕了他们。
二,跟随曹操,立下功劳
典韦在曹操的麾下立下了很多的功劳,而且他作战的方式也比别人要激烈很多,比如有一次他在和敌人作战的时候,因为防备的很严,找不到任何的突破口。所以他就带着少数量的精兵拿着武器,一步一步的突破到敌人的防线之内。再加上典韦的武功很高,所以他在杀敌人的时候果断快速,为这场战争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而且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还可以看出,典韦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古代编造的那些三国的故事有很多都是虚构的,即使是有一些历史成分在里面,但是大部分都是夸张的。不过说的典韦的武器真的有80多斤重,在历史上就是这样。不仅如此,典韦是一个对曹操很忠心的人,我们都了解曹操的人物性格就是多疑,但是他却能让典韦去保护自己的生命,足以说明他对典韦的重视。
三,保护曹操,力竭而亡
当时曹操手下有一名将令在反抗他,而这么近的距离,两方根本就无法相互比较,所以曹操只能先暂时离开,为他争取时间的就是典韦。当时典韦身边的那些士兵们,已经全部都被杀死了,他始终站在原地,努力的和敌人进行周旋。甚至因为他这样强硬的气场,敌人竟然不敢靠近,但是最后典韦还是被杀死了。
所以说,典韦其实在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为曹操开辟疆土,为曹操牺牲生命。当然也是因为他这种对曹操的忠心程度,所以他才会这么受到重视。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些大臣们对君王是无比忠心的,他们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东西,只为了保护君王的生命,典韦就是这样一个人。
-
关羽死后,关银屏是什么结局? 2024-02-18
-
孟达真的是没脑子吗?先后投靠刘备和曹操 2024-02-10
-
曹操原本可以收吕布为己用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了吕布 2024-04-15
-
诸葛亮培养姜维做接班人,他有何过人之处? 2024-02-10
-
吕布有多倒霉?武艺高强却因禁酒被部下反叛 2024-01-15
-
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时,刘封和糜芳为什么都不帮他? 2024-02-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