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果和刘备互换的话 夷陵之战还会输吗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对蜀汉伐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诸葛亮攻打东吴,刘备守蜀中,夷陵之战还会惨败吗?为什么?
如果诸葛亮攻打东吴,肯定不会惨败,估计是诸葛亮小胜之后,东吴派人求和,诸葛亮顺水推舟停止攻势。
如果是诸葛亮出征,刘备留守,那就肯定不是蜀汉倾国之兵去征讨东吴,双方还有回旋余地。讨伐的目的也就不是和刘备伐东吴那样恨不得把对方灭了,只不过是对东吴的叛盟偷袭荆州杀害关羽之举进行必要的报复和回应,估计只要打败东吴,让东吴低头,主动求和,蜀汉和刘备的面子找回来了,战事也就停止了。
此时东吴吕蒙已死,刚开战的时候,陆逊也没有挂帅出征,东吴一方都是些二三流武将,这些人和诸葛亮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夷陵惨败后,蜀汉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就凭这个烂摊子,诸葛亮轻松平定南中叛乱,对抗曹魏虽然没有取得大的成果,但一直处于攻势,让数倍蜀汉军队的曹魏不敢应战。双方对峙期间,司马懿少数几次主动出击都被诸葛亮杀得屁滚尿流。司马懿可不是简单人物,别看他对上诸葛亮的时候比较怂,甚至被用女人衣物羞辱也能忍气吞声,但是他在平定孟达叛乱,消灭公孙度的过程中可是表现得有勇有谋,宛如战神。
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带兵能力在三国时期是非常突出的,堪称天下第一。东吴的一批虾兵蟹将肯定无法和他抗衡,所以战争初期无论诸葛亮带兵还是刘备带兵都能取得一系列胜利。
但是诸葛亮的大局观比刘备强得多,他的战略思想就是联吴抗魏,他肯定不会把东吴逼急了,会见好就收,取得的战果也就不会很辉煌。如果东吴求和,诸葛亮肯定会暂停攻势,让刘备定夺。而既然只是诸葛亮出征,那刘备就是没打算完全撕破脸,如果东吴求和,估计刘备嘴硬几句,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蜀汉和东吴会重新划定界线,重新订立联盟,维持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就算刘备和孙权谈判不顺,诸葛亮的用兵肯定还是稳妥起见,步步为营,不会和刘备一样孤军深入,就算是陆逊挂帅出征,也不可能找到破敌的机会,双方会形成对峙,最终是谁的粮草先支撑不下去了谁先撤退,100%不会和刘备一样遭遇到几乎全军覆没的惨败。
-
张任到底有多牛?连诸葛亮都不敢小视 2024-02-19
-
为何刘备不如曹操?原因竟然是这样 2024-01-20
-
相士说曹丕能活到80岁,为什么他只活了40岁? 2024-03-09
-
典韦作为曹操手下的猛将 典韦最后为何没有能善终 2024-04-18
-
曹髦:曹魏第四位皇帝,他最后怎么死的? 2024-02-23
-
三国时期被曹操文字狱杀死的六位奇才 2023-1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