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是器重诸葛亮吗 刘备托孤时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严,年轻时曾经出任郡职吏,以才华著称,深得刘表的信任,建安十三年,曹操攻占荆州,李严逃入蜀中,投奔刘璋。公元213年,李严以护军的身份,受命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只不过他并没有给刘璋卖命,而是率领部下投降刘备。那为什么刘备临终前将最为重要的兵权交给喜欢投降易主的李严,而不交给自己一直器重的诸葛亮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刘备害怕诸葛亮谋权篡位
历年来也发生过大臣谋权篡位的事,刘备自然也不希望史事在自己身上再次重演。虽然刘备临终前让刘禅拜诸葛亮为义父,并且嘱托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是这话听听就好了,诸葛亮已经被内定是丞相了,若是再将军权交到他手中,那不就会权力失衡,诸葛亮不就可以只手遮天了,谁会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给外人。
章武二年,刘备讨伐东吴失败,这次讨伐不仅害得蜀汉元气大伤,还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刘备知道自己活得不久了,所以把李严召到永安宫,封为尚书令,留在自己身边处理蜀汉事物,借机扶持李严,让李严主军,诸葛亮主政,用他去瓜分诸葛亮的实力。
第二:李严本领大并且实力讨好刘备
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召集队伍数万人,到达资中县。当时刘备在汉中根本来不及回去平乱,情况十分危急,李严直接率领5000多士兵前往讨伐,斩杀了马秦、高胜等人。仗后,刘备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兼任原郡郡守如前。但是对于一个有“前科”的人来说,打赢了一场胜仗不仅代表着自己有能力,还意味着引起新主的猜忌怀疑。为了让刘备消除对自己的戒备之心,李严可谓是想尽办法,投其所好啊。
公元219年,刘备已经在益州民意拥戴下成为了汉中王,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了,试问谁不想做皇帝啊,但是随便称帝,就是篡位啊,刘备苦恼得很。李严看出来了,于是他邀请了八百多名蜀汉官员集体进劝,还递上奏折,说,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黄龙见武阳赤水,久日乃去。意思就是说,益州有祥兆,必须有人做皇帝了。还真别说,李严这么一搞,搞到刘备心坎里去了。
那么你们看到这,肯定还有一个疑问,刘备手下还有那么厉害的武将,有赵云,有魏延,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李严这个降兵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害怕自己打下的江山被外人“截胡”了。赵云、魏延是多年老搭档了,要是把军权交给他们其中一个,他们联合起来反动,那后果可就更加不堪设想了。况且李严这个人很有主见,办事很果断,刘备觉得这样性格的人才能更好地和诸葛亮互相制衡,所以最终选择了将军权交给李严。
故事讲到最后,尽管刘备做好了一切防范工作,诸葛亮最后还是扳倒了李严,独揽了权力。不过,看来是刘备多虑了,诸葛亮始终辅助刘禅,北伐之前还写下了《出师表》提醒刘禅,教他如何治国。
-
曹操不惜南下发起战争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为了二乔吗 2024-02-04
-
“阿斗”刘禅被后人误解千年 是仁德之君 2023-12-09
-
刘备刘皇叔的汉室后裔身份是冒用的吗 看完别在被电视剧给骗了 2024-01-03
-
一代鬼才陈矫为何会选择投靠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3-27
-
许褚和典韦死后的待遇怎么样?为什么不一样 2024-02-04
-
司马懿是怎么发动政变的?真的是靠他养的三千死士吗 2024-01-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