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两征徐州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为父报仇?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说起曹操,估计很多人心中想到的就是枭雄这个词,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三国演义》里说“报父仇曹操兴师”,好像曹操征徐州、屠城就是因为陶谦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其实如果分析当时天下诸侯割据的背景,就会发现曹操征徐州不仅仅是为父报仇那么简单,因为曹操、陶谦当时分处袁绍、袁术两个敌对阵营。
历史上的陶谦并不是《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谦谦君子、忠厚老实之人。陶谦生于公元132年,比曹操大二十多岁,资格比曹操老,官职比曹操高。而且史书记载他性格刚直,有大志。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像演义里说的那样去讨好曹操,又因为部将贪财杀了曹嵩,所以引起了曹操的报复。
曹操第一次征徐州是在公元193年,是为了反击陶谦。东汉末年北方的各个军阀为了发展或生存需要,组成了两个军事联盟:袁绍、曹操、刘表是一个势力;袁术、公孙瓒、陶谦是一个势力。所以说当时曹操和陶谦本来就属于两个不同的敌对的阵营,曹操所占的兖州又与陶谦所占的徐州相邻,双方起摩擦非常正常。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元193年徐州牧陶谦和下邳阙宣合并进攻泰山郡的华、费二县,当时曹操身为兖州牧,泰山郡属兖州所有,所以作为反击,曹操一征徐州。曹操连下十多座城,陶谦向田楷(公孙瓒的部下)求救,田楷和刘备领兵前来,曹操因为军粮不足,郯城也攻不下就退兵了。
在曹操二征徐州之前,他的父亲曹嵩被陶谦害死。史书关于曹嵩之死有多种记载:一是陶谦主动追杀曹嵩;二是陶谦派张闿护送曹嵩,张闿贪图曹嵩的财物,于是杀人越货逃跑了。结合当时情形分析,曹操、陶谦本就是敌对阵营,刚刚发生大战,所以陶谦派人截杀曹嵩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二征徐州,曹操从泰山由北向南打,一路攻取了费县、华县、即墨(属青州北海国,其实这一点小编比较费解,即墨并不属于徐州,位置又比较偏远,搞不明白曹操打即墨的意义)、开阳(属徐州琅琊国)等城池,又一次打到了郯国。陶谦派刘备和蓸豹去截击曹操,但是被曹操打败;陶谦又派偏军收复各个被攻陷的县城,又被曹仁的骑兵部队击败。曹操乘胜郯国西北方的襄贲(属徐州东海郡),陶谦吓得想回丹阳老家。
不过这个时候兖州发生了叛变,吕布端了曹操的老窝,于是曹操只能放弃徐州,回去支援荀彧、程昱、夏侯惇等人,收复兖州。第二次征徐州就这样结束了。和第一次征徐州一样,曹操又一次进行了屠城。曹操两次征徐州都进行了大规模屠城,对徐州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陶谦死,刘备也没能守住徐州。不过由于曹操的屠杀,他也没有直接控制徐州,而是靠臧霸控制徐州。
讨董之后,天下进入纷乱割据混战。从北向南:袁绍vs公孙瓒、曹操vs陶谦、曹操vs袁术、刘表vs孙坚……看上去有些纷乱。其实根源在于袁绍、袁术兄弟不合,所以各自纠结了一些势力组成并不稳固的联盟,互相攻伐兼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和陶谦本身就是敌对的,曹操为父报仇,不过是让第二次征讨徐州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政治人物做出一个选择,往往都是考虑各种原因的,不会意气用事,背后都是各种利益交错。所以说曹操征徐州有为父报仇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是互相兼并,敌对阵营的混战。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西汉平帝刘衎 2024-03-27
-
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盗墓贼都没有去挖他的陵墓 2024-01-09
-
马援是谁 马援是个怎样的人马援最后怎么死的 2023-12-15
-
大将军卫青的生父是谁 他为什么不被生父承认? 2023-12-24
-
汉朝的第一美人你知道是谁吗?前半生开挂后半生凄惨! 2023-12-09
-
汉文帝在面对年老色衰的窦漪房 汉文帝为何没有废掉她 2024-04-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