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宇文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是何表现?
北周宣帝宇文赟,字乾伯,是武帝宇文邕的长子。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北周武帝宇文邕,如果地下有知的话,他肯定会疑惑不解。因为他活着的时候,他所看到的皇太子宇文赟,和他死后看到的宇文赟,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宇文邕从建德元年(572年)把宇文赟立为皇太子,到宣政元年(578年)去世。六年的时间里,宇文赟虽然有一点贪玩好耍,但基本上还算比较正常。宇文邕多次让宇文赟独自处理政事,并且还让宇文赟带兵打仗。在这个过程中,宇文赟虽然不能说特别出色,但至少表现还不错。在去世之前,他肯定觉得,把北周的江山交给这个儿子,他心里还是比较放心的。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继承他的皇位当了皇帝以后,却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就把自己给折腾死了,同时也把江山给折腾丢了。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儿子吗?还是自己曾经看到的那个皇太子吗?
那么,宇文赟在宇文邕生前身后,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副样子呢?
宇文赟在宇文邕活着的时候,确实表现还算不错。建德元年(572年)被立为皇太子后,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命令他去视察西部地区,他也基本完成了这项工作。接着,宇文邕让他迎娶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那时候,宇文赟也没有表现出很好色很贪玩的样子。后来,在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的母亲去世,他让宇文赟独自处理朝政,给了他50天的时间。在这50天里,宇文赟表现都还过得去。后来,宇文邕外出视察或者打仗,每次他都会让宇文赟留下来监理朝政,宇文赟马马虎虎都能做好。建德五年(576年),宇文邕让宇文赟率兵讨伐吐谷浑,宇文赟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总之,宇文邕活着的时候,宇文赟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太子。
但是,等到宇文邕去世后,宇文赟的表现就截然不同了。
宇文赟只当了九个月的皇帝,他就不耐烦再当皇帝了。
而且,就算只干了九个月,在这九个月的时间里,他也是表现得极为糟糕,可以说历史上的那些暴君昏君所干的事情,他一样没落下。比如他他刚刚守孝一个月,就脱掉孝服,喝酒娱乐。比如他广选美女,连续立了五个皇后。皇帝有多个妃子,那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立五个皇后,从古至今都是没有的。勉强可以和他相比的,也就是前赵的昏君皇帝刘聪,当时立了三个皇后,但都比不上他。比如宇文赟大肆修建装饰他的宫殿。比如由于害怕皇室及大臣造反,他派出亲信,监视大臣们的一言一行。比如他一上台,就杀掉他的叔叔齐王宇文宪,因为他害怕叔叔会威胁他的皇位。
照理说,宇文赟既然害怕皇室和朝中大臣夺去了他的皇位,他就应该认认真真地干这个皇帝。但事实上,他一点也不耐烦干这个皇帝。只干了九个月,就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宇文阐,当了太上皇。
如果他的儿子宇文阐能力不错,禅让给宇文阐也说得过去。但事实上,他的这个儿子当时才6岁,而那时候他其实也才21岁,正是年富力强,他把皇位禅让给一个6岁的儿子,这个儿子能够当好一个皇帝吗?所以没办法,他只好把朝中的大小事情,都托付给了隋国公杨坚,也就是他的第一皇后杨丽华的父亲,让杨坚帮他处理朝中大小事情。
把朝中的大小事情托付给一个深藏不露很有能力的大臣,这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吗?难道他看不出,这会影响到他皇位的稳定吗?之前他害怕皇位被夺去,因而杀掉自己的叔叔。又派人监视朝中大臣。现在竟然又把朝中大小事务托付给了一个大臣,这事儿难道还不荒唐吗?
宇文赟为什么要把皇位禅让给只有6岁的儿子,把朝中大事托付给自己的岳父呢?道理很简单,宇文赟不愿意干朝中的那些事情,他只想饮酒作乐,和他的皇后们在一起鬼混。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年周武帝宇文邕选宇文赟当皇太子,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那么,宇文邕为什么没有看出宇文赟是一个这样的人呢?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宇文赟当时太能够装了。事实上,他也多次表现出了自己贪玩好耍的那一面,宇文邕也发现了他的这一面。不过宇文邕并没有看出这其实是宇文邕的本性,当他发现这种情况后,每次都用棍棒鞭子抽打宇文赟。这使得宇文赟根本就不敢把自己的本性表露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分裂型人格。在父亲宇文邕面前表现出一套,内心想的是另一套。宇文邕其实也害怕宇文赟是分裂型人格,因此派大臣监督他,记录他的一言一行。但是这样一来,反而让宇文赟把自己藏得很深,分裂得更厉害。
等到宇文邕一去世,他当了皇帝以后,没有了约束,本性就完全表露出来了。开始为所欲为了。所以,宇文赟算得上是宇文邕一个教育上的失败。宇文赟丢了江山,也是宇文邕应该也是有责任的。
-
陈庆之人称白袍将军,他不善弓马骑射为何还很出名? 2024-02-23
-
高仁英: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六子,举止轩昂,精神无检格 2024-04-08
-
高俨为何年仅九岁就权倾朝野?他是怎么死的? 2024-03-19
-
历史上南燕献武帝慕容德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7
-
陈叔兴:陈宣帝陈顼第二十六子,曾作为俘虏入隋 2024-04-16
-
高延宗: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曾被迫称帝 2024-04-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