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孙策最后为何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 中文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别称:小霸王,孙伯符 字号:伯符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出生日期: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200年
- 职业:诸侯、将领
- 主要成就:占据江东六郡
- 官职:讨逆将军,会稽太守
- 外号:小霸王
- 爵位:吴侯
- 谥号:长沙桓王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还不知道:孙策传位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孙权?
孙策是东汉末年的南方军阀,曾割据江东六郡,却在25岁时死于仇家的刺客之手。孙策在临终前,没有传位给儿子孙绍,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孙权,目的是保住家族的基业。
由于孙策的儿子孙绍年幼,所以孙策传位给了亲弟弟孙权,也符合宗法传承的兄终弟及
孙权是何许人也?他就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可是,如果没有哥哥孙策打下的江东六郡作为基础,那么孙权根本不可能成为东吴的皇帝。
东汉末年时,天下大乱,孙坚、孙策父子都是南方兴起的豪强。孙策继承了孙坚的勇武和果敢,凭借袁术的兵马和江东士族的支持,相继消灭了割据曲阿的刘繇、割据会稽的王朗、割据吴郡的严白虎、割据庐江的刘勋等军阀。
孙策在25岁时就提领江东六郡的地盘,一时之间意气风发,风头无二。曹操就曾经感慨说:狮儿难以与争锋也(曹操后来评价孙权时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也),可见孙策、孙权两兄弟都是不同一般人可比的豪杰,能够得到曹操的高度评价。
可是,孙策这个人为人粗犷、不拘小节,最后因为疏忽而死于刺客的刺杀(幕后的主使许贡是孙策的仇家)。孙策在25岁时英年早逝,最终没能看到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孙策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那就是传位给亲弟弟孙权。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目睹了东汉末年以来幼子继位、朝纲紊乱的现象。我们知道,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权利落入外戚、宦官手中,导致国家衰败覆灭,这才有了东汉末年的大乱局面。
《后汉书》记载,东汉的和帝登基时只有9岁,殇帝登基时只有1岁,安帝登基时只有12岁,顺帝登基时只有10岁,冲帝登基时只有2岁……由于这些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朝廷大权旁落,所以东汉中后期的宦官乱政、外戚乱政非常严重。
为了避免孙氏家族也遭到这种厄运,孙策忍痛将权利交给了已经成年的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孙绍。
此外,当时的孙策仅仅提领江东六郡,只是一方军阀,家族的前路不明。在荆州有割据一方的军阀刘表(孙策死敌),在交州有军阀士燮,在益州有军阀刘璋,还有曹操、袁绍、张鲁、马腾、刘备等人。
处在这种大争之世,如果子孙后代羸弱无力,恐怕连基业都保不住。
孙策为了保全孙氏的基业,才将权利交给亲弟弟孙权,目的是保全家族的根基。公元200年,孙策因为伤重不治身亡。他那位能力出色的弟弟孙权接过家族重担,在哥哥孙策死后重用周瑜、鲁肃、“江东二张”、诸葛瑾等贤臣,开启了三国之一的吴国,史称“吴大帝”。
不过,为了防止孙策的后人坐大,孙权称帝之后仅仅给哥哥孙策追封了一个“长沙桓王”的爵位,居然不肯追封哥哥为皇帝。而孙策的后人孙绍、孙奉在吴国也是大权旁落,地位始终一般,只属于东吴皇室旁支。
-
黄忠临死前说了什么让刘备听完后悔不已? 2024-02-04
-
诸葛亮不是绝对英明吗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还会失败 2024-04-11
-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何受人追捧?原因竟然是这样 2024-01-19
-
华佗的医学思想是怎么产生的?“五禽戏”是什么? 2024-02-28
-
三国唯一能镇住司马懿的人是谁? 2024-02-23
-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2023-1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