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到底有多重要 他一死项羽为何就和刘邦议和
- 姓名:刘邦(256.12.28~195.6.1)
- 别名:刘季、汉高祖、汉高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主要成就: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 逝世年龄:62岁
- 谥号:高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长陵
- 姓名:项籍(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 别名:项羽,项王,西楚霸王
- 字号:字羽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 出生日期:公元前232年(庚子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
- 职业:西楚霸王、军事家
- 主要成就: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权
- 代表作品:《垓下歌》
- 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彭城大战,垓下之战
- 相关事件:鸿门宴,会稽起义,霸王别姬
- 故都:彭城(今徐州)
还不知道:龙且和项羽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龙且战死后,为何项羽马上就和刘邦开始议和?龙且到底有多重要?
对于项羽来说,龙且应该算是他麾下最重要的一员大将,既忠心能力又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龙且的战死,除了让项羽集团丢掉一员大将之外,更重要的是,龙且死后,项羽忽然发现,自己手头已经无人可用了!昔日项羽麾下的几大猛将,要么投靠了刘邦,要么战死沙场。
此时的项羽,再想找出一个能够替代龙且,替自己独挡一面对抗韩信的人,已经完全找不到了。而这个结果,就导致了项羽直接丢掉整个山东,整个西楚政权侧翼,彻底暴露在韩信的进攻范围之内。以后的西楚,注定只能是两线作战,再也无法集中力量。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羽才意识到,自己的败亡或许已经近在眼前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还得从项羽起兵的时候开始说起了。
公元前209年,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身为楚国旧贵族的项羽,也在会稽郡起兵,相应陈胜吴广。不过,项羽起兵的时候,并不是自己率众起义,而是跟随自己的叔父项梁。
项梁起兵之后,接下来的历史,很多熟悉楚汉战争的朋友,基本上就耳熟能详了。先是项家迅速做大,靠着昔日的声望,拉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秦军反扑,陈胜吴广先后战败被杀,项家军逐渐成了起义军的中流砥柱。
再之后,项梁为了团结群众,便从民间找来了昔日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将其拥立为义军共主。但熊心刚刚上位后不久,项梁就在前线战败被杀了。而随着项梁被杀,项家军内部也开始人心浮动,熊心更是趁机安插自己的心腹,打算控制军队,掌握实权。
关键时刻,项羽在巨鹿之战当中,先杀了熊心派来的将军宋义,独掌大权。然后就率领麾下军队,破釜沉舟,一场大战击败了秦朝大军,并且在战后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此战之后,项羽一路杀向咸阳。
虽然在他进入咸阳之前,刘邦已经抢先一步,但迫于项羽的威势,刘邦还是不得不让出了咸阳。最后,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彻底奠定了自己西楚霸王的地位。
以上这些,基本上熟悉楚汉战争的朋友,基本上都不陌生。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作为项羽身边最重要大将之一的龙且,到底是什么时候,来到项羽身边的呢?
答案其实是,不知道。
因为在正史上,对于龙苴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记载。秦朝末年的时候,龙且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可惜的是,后来司马迁老爷子写史记的时候,根本就没给龙且写传记。有关龙且所有的内容,都是在其他人的传记当中,提到过只言片语。
至于后来的汉书,那就更没龙苴什么事情了。所以这直接导致,龙且这个人确实很有名,但有关他的详细记载,正史上其实特别少。而野史当中的很多传闻,我们又无法完全信服。
对于龙且这个人,目前我们只知道,龙且应该是在项羽起兵之初,就已经开始追随项羽。而且,他还参加了巨鹿之战,并且还参与了坑杀秦军降卒的行动。但对于龙且到底来自于哪里,以及他的家世背景和个人经历,我们就一无所知了。
而随着项羽称霸天下,龙且作为项羽麾下最重要的将军之一,也开始变得有名起来。而随着楚汉战争开始,龙且的重要性,更是越发凸显了出现。
随着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诸侯各自归国,项羽也返回了自己的封国。但在这之后不久,项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命人暗杀了义帝熊心。在此同时,山东地区又出现了叛乱,项羽不得不率领麾下主力,前往山东作战。
就在项羽前往山东作战期间,刘邦率军暗度陈仓,平定关中,而后迅速攻占了项羽的老窝彭城。再之后,项羽迅速率兵返回,硬是凭着三万楚军,正面击溃了刘邦这边的五十多万联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战。
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带入刘邦的视角,通过刘邦的角度,来看待以上这一系列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把视线转移到项羽身上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历史可能会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不同。
在那场大封十八路诸侯的分封盛宴之后,项羽率领麾下精锐,返回封国。此时从项羽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义帝熊心。只要熊心还在,他就无法在名义上掌握最高权力。另外,之前项梁战死之后,熊心也试着夺取项羽的权力,这也是项羽无法容忍的。
所以,在这之后,项羽杀了熊心。
但就在此时,山东地区发生了叛乱。这场叛乱,很快就引起了项羽的警觉。要知道,此时距离项羽大封诸侯,才刚刚过去没几个月,就有人公然反叛,这显然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更重要的是,山东地区就在项羽统领的西楚政权侧翼。这个位置,项羽必须扶持一个臣服自己的傀儡政权。
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原因,在此之后,项羽火速率领精锐,进入山东作战。然而进入山东之后,接下来时局的发展,却超出了项羽的控制。
首先,山东地区的叛军,比项羽想象得更加难打。再加上人家有主场作战的优势,靠着坚固的城池防守,项羽也很难迅速平定叛乱。就在山东战事陷入僵持期间,刘邦挥师攻入关中,这更是让项羽感到警惕。
当然,此时的局面,虽然棘手,但却并不足以让项羽感到慌乱。为了更好地拱卫自己的后方,项羽火速传令给九江王英布,希望英布能够派兵帮助自己。英布原来是项羽最信任的大将,所以才会被项羽封在自己地盘周围,拱卫西楚国境。
但结果,当项羽的传令到了之后,英布却称病不出,根本不愿意参战。原来,此时的英布,已经被刘邦给策反了。虽然暂时还没想过要站到刘邦那边,但继续帮助项羽作战,显然是不可能了。
与此同时,刘邦这边的谋士张良,通过一系列算计,将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信件,送到了项羽手上,让项羽误以为刘邦志在关中,拿下关中之后,便不会继续扩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羽并没有及时返回西楚,而是继续率领楚军在山东作战。
但接下来,就在项羽即将平定山东叛乱的时候,刘邦却忽然率军攻入彭城,打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到了这个时候,项羽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继续留在山东,自己就注定要丢掉老窝。而如果返回楚国,山东这边的仗就等于是白打了。
在这个选择当中,项羽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师救楚。所以,接下来便有了彭城之战,项羽大败刘邦的这段历史。
但同时,对于山东这边,项羽还是留了个心眼。当时项羽已经占领的地盘,项羽还是留了一些军队,用以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至于那个一直在山东这边给自己捣乱的田横,项羽虽然没能彻底击败他,但还是将其打得半残。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田横也就没能力给自己捣乱了。
而彭城之战结束后,项羽虽然击败了刘邦,却没能彻底打垮刘邦。此后,双方在荥阳一带,展开了拉锯战。在双方僵持期间,刘邦做了很多外交工作,最后导致英布公然叛变,倒向了刘邦那边。
随着英布叛变,楚国南线一下子就出了问题。这个时候,项羽必须要选一员大将,替他去击败英布,守卫楚国南线的安全。而此时的项羽,最终便挑选了龙且做为大将。
项羽此时选择龙且,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在之前的几场大战当中,龙且不但表现出了极强的指挥能力,而且对项羽十分忠心,实在是领兵征讨英布的不二人选。
而接下来,当龙且率领军队,前去征讨英布之后,龙且也没有辜负项羽的期望,很快就一战成功,彻底打垮了英布。
平定英布这一战,让龙且在项羽集团内部的地位,迅速飙升。再加上此时项羽中了离间计,不再重用谋士范增。此时的龙苴,一下子就成了项羽集团内的二号任务,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然而,就在龙且刚刚平定淮南后不久,一个坏消息就传来了。
就在龙且平定南方期间,刘邦麾下的大将韩信,已经率军横扫北方,连灭数国。而且,此时的韩信,更是即将攻入山东地区,再次威胁项羽的侧翼。
因为韩信的出兵,项羽此时便不得不再次做出选择。显然,韩信攻入山东之后,只有两个结果。要么田横的齐国直接投降,和韩信一起打西楚;要么田横被韩信打服,然后韩信占领整个齐国,继而继续攻打西楚。
这两个结果,不管哪一个,最后都一定会威胁西楚的北线安全。
所以,此时的项羽,不得不再次调龙且入齐,希望龙且能够击败韩信,巩固西楚国境的北线防御。而龙且入齐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首先,刘邦为了拉拢齐国,和他一起对付项羽,派了使臣前去说服齐王。在刘邦使臣的说服下,齐国这边本来已经点头,和刘邦一起围殴项羽。但结果,就在这个时候,韩信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争功,竟然直接率兵进攻了齐国。
因为韩信的进攻,原本已经谈好的联合,自然是彻底告吹了。所以接下来,田横倒向了项羽,打算和项羽联合对抗刘邦。
这对于项羽集团来说,显然是一个好消息。与此同时,龙且率领精锐楚军入齐,和田横率领的残余齐国军队汇合,总计二十万人,一起对抗韩信。
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导致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意义变得无比重大。如果龙且赢了,龙且便可以趁势率军占领整个齐地,并且逐渐反推韩信。最后甚至有可能重新夺回北方,在刘邦的北线开辟第二战场。要是那样的话,刘邦就输定了。
而如果韩信赢了,那接下来西楚北线,就有可能被彻底打穿。到那个时候,项羽不得不分兵对抗,局势就会变得非常不利。
不过,从当时的战局来看,显然还是项羽集团的胜算更大一些。因为龙且和齐王田横合兵之后,军队数量已经占优。再加上田横是本土作战,优势就变得更大了。打败韩信,将韩信赶出山东,似乎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因为韩信实在太过能打,一场大战之后,龙且非但没能打败韩信,反倒是被韩信打得全军覆没了。这个结果,着实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而随着龙且战败,整整二十万精锐军队,被韩信一口吃掉,项羽集团的很多问题,也彻底暴露了出来。首先,此战之后,西楚国境北线,几乎彻底门户大开,再也无力阻挡韩信。其次,龙且带去的十多万楚军精锐,被韩信彻底消灭,这样使得项羽集团内部的生力军,数量迅速降低。
就算项羽再怎么能打,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所谓的‘万人敌’。兵力上的短板,绝不是项羽靠个人勇武,就能弥补的。
而且,失去了龙且这员大将之后,项羽忽然发现,哪怕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再征召出足够的军队,麾下也没人能够再带领这支军队,去对抗韩信。放眼整个西楚集团内部,好像也没有什么再能独挡一面的大将了。
所以,此战之后,项羽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局面,粮草补给更是严重匮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羽才预感到情势不妙,不得不主动提议,和刘邦平分天下。项羽的打算其实很好,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自己就能再次征召足够的军队,调集足够的粮草。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完全有机会再次出兵,彻底击败刘邦。
但遗憾的是,刘邦没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双方签订和平协议后,项羽刚刚率领军队返回楚国,刘邦便从背后偷袭了项羽。与此同时,韩信、英布以及彭越等人,也纷纷率领军队前来围攻项羽。所以最后,在整个刘邦集团的围攻之下,项羽只能战败,战死于乌江之畔。
通过以上这段历史,我们其实也不难看出,龙且的战死,对于项羽集团来说,实在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自此之后,项羽集团内部,便开始缺少军队,而且北线更是彻底门户大开。就算项羽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同时在两个方向战斗。
说到底,不是龙且的死,动摇了项羽集团的统治基础。而是因为项羽本来就已经快要败亡,龙且的战死,加速了项羽的战败过程。
-
项羽和虞姬都没有孩子 项羽的后代是怎么来的 2024-04-10
-
一手葬送了大秦帝国的赵高,最终是什么结局? 2023-12-28
-
王翦作战习惯让秦始皇肉疼 秦始皇为什么还答应下来 2024-01-19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皇后 2023-12-20
-
孟姜女哭长城真相:竟是后人栽赃秦始皇 2023-12-22
-
李斯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斯是被赵高害死的吗 2023-12-2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