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中文名:夏侯惇
- 别 名:盲夏侯、夏侯元让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 逝世日期:220年6月13日
- 职 业:将领、大臣
- 主要成就:魏朝开国元勋
- 官 职:济阴太守、大将军
- 封 爵:高安乡侯
- 谥 号:忠侯
- 典 故:拔矢啖睛
夏侯惇,字元让,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伦,至今功迹照乾坤。——罗贯中《三国演义》
提起曹魏阵营的武将,大家很容易想起五子良将,张辽、徐晃、乐进等等。其实曹操集团真正掌握实权的二号人物是——夏侯惇,就是《三国演义》里“拔矢啖睛”的那个。夏侯惇虽然没有特别显赫的战绩,但却是曹操最信任的军事将领!
这里需要先声明一下,“惇”这个字念dun,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不知道念了多少年的chun,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念错的。为何说夏侯惇是曹操集团的二号人物呢?检索史书记载,我们看看夏侯惇生平的经历:
1、公元184年,曹操讨伐黄巾军,夏侯惇出任裨将。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朝廷拜为骑都尉,征讨颍川黄巾,这时候夏侯惇已经出任裨将,裨将就是副手的意思。当时天下还未大乱,汉灵帝还活着,距离起兵讨董天下大乱还有六七年的时间,夏侯惇已经和曹操共进退,绝对是资格最老的。
2、公元190年,讨伐董卓,夏侯惇出任司马。当时曹仁和夏侯渊的职位是别部司马,都低于夏侯惇。这时候天下已经大乱,曹操正式起兵,曹操当时只是行奋武将军,连个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司马已经是曹操以下最高的职位了。
3、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此后征战生涯中,夏侯惇多次承担留守的职责。当时曹操为兖州牧,结果曹操一走,陈宫、张邈等人叛迎吕布,兖州差点全景沦陷,全靠荀彧、程昱、夏侯惇三人处置得当,才堪堪保住曹操根据地。
4、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夏侯惇转任河南尹。建安九年(204年),邺城破后,受任为伏波将军,被授权能便宜从事,不用拘于制度。一看到伏波将军,我就想起东汉的马援;便宜从事,说明曹操对于夏侯惇绝对的信任,赋予了很大的权力。
5、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关羽趁机进犯襄樊地区。 夏侯惇于是率领军队赶赴襄樊。曹操大军到达摩陂,召夏侯惇同车,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后受拜前将军,督各军还寿春,徙屯召陵。看到自由进入曹操卧室,拜前将军,我就想到了关羽。夏侯惇之于曹操,就像关羽之于刘备。
6、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于二月乙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大将军已经是最高的官职了,看来曹丕很清楚夏侯惇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曹仁当时不过受封车骑将军。
夏侯惇是从曹操讨伐黄巾时就追随他的,是曹操艰苦创业时期最早的合伙人,加上夏侯惇为人刚正清廉,夏侯家、曹家又是世代通好的姻亲关系,所以如果你留心曹操的军事部署,虽然有各个别的将领,但是统兵的一般都是夏侯惇、曹仁,所谓“节制诸将”就是这个意思。
夏侯惇身为曹操集团的二号人物,也绝对不是平庸之辈。夏侯惇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可见其刚烈之气。《三国演义》里“拔矢啖睛”的桥段,一次战阵中,夏侯惇左眼被射中,怒吼一声便匆忙用手拔箭,却不慎连着眼珠子拔了出来。他随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敌将报回一箭之仇。
我们知道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所以对于曹操还有曹操阵营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正面的评价。但是唯独对夏侯惇,罗贯中非常青睐,“拔矢啖睛”可以和关羽“刮骨疗毒”相提并论。夏侯惇虽然没有显赫的战功,但是他对曹魏的功绩却不容忽视!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下面由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船是怎么烧掉的? 2024-02-02
-
曹操如果不好色会怎么样 统一三国时间就要提前了 2024-01-06
-
揭秘吕布手下的三大名将,他们结局怎么样? 2024-01-01
-
太史慈为什么没有位列江东十二虎臣? 2024-03-16
-
刘巴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他有何能力 2024-04-19
-
司马懿当初如果被诸葛亮烧死 天下最后又会落到谁的手里 2024-01-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