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 职业:皇帝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 庙号:高宗
- 谥号:纯皇帝
-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 在位:60年
-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 陵寝:清裕陵
对乾隆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弘历知道是自己继承皇位以后为何会痛哭不已?
生在帝王家的皇子们,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兄弟间一定会手足相残的悲剧故事,毕竟在强大的权力面前,没有一个人会选择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然而在历史上,因为争夺皇位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而造就这戏剧性的一幕的主角是弘历皇帝,弘历皇帝在夺权风波中取得胜利,在即将登上龙椅的时候,弘历皇帝忘天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呢,既然他成为了这场权力的胜利者,成为了整个天下的主导,他不应该是笑着登基吗,故事的真相是什么,接下来就带大家一一分解。
感念父恩
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严苛的人,他对待自己的儿子非常凶狠,因为他希望祖宗交给他的江山,能在儿子们的手中发扬光大,所以他会在儿子们面前摆出一副严厉的样子,当然这只是表象,毕竟作为一个父亲的雍正又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儿子呢?而看到自己的儿子们陷入权力斗争的时候,雍正又何尝不是十分心痛呢?然而对于这些痛楚,他只能在皇子中间选择一个更适合当做接班人的人,在他的遗嘱当中,他给了弘历特殊照顾,即将登基,看到父亲留下的遗嘱,回想幼时的记忆,回想和雍正皇帝生活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了感激,当然想到自己的父亲,处处为自己着想,又怎么会不潸然泪下呢?
做样子给别人看,弘历皇帝也是一个戏精
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单是国家的领导者,更多的时候他要顺应民心,得到民众的拥戴,才能巩固统治基础,而弘历成为皇帝之后,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十分感谢自己的父亲?道理显而易见,他就是要做戏,做给别人看,当他给民众们树立好一个良好印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得到了民众们的接纳,当他得到民众们的接纳之后,大清帝国才能蒸蒸日上,而不是在他的手中江河日下。
哭是一种胜利,弘历是最后的胜者
卷入政治斗争中的人,如果没有成为胜利的一方,其结果是怎样?不用思索,大家就能得出答案,尤其是身在帝王家的皇子们,更能深切的感受到政治的无情,在多年的政治夺权风波中,只要有人走错一步,迎接他的便是万丈深渊,也许其中一个人可以选择心狠手辣,但是不代表其他人会对他手软,因此在多年的高压和残酷的现实中,弘历皇帝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他成为胜利者之后,他哭了起来,是自己长时间积压情绪的一种释放,也是他成为胜利者的一种标志性大喊。
弘历为什么会哭,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他个人,而总的来说,他之所以能在政治夺权中取得胜利,证明他的登基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他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当然,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确比之前变得更强大了,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有将这种强大延续下去,在其政治生涯的后期,政治遭受破坏,闭关锁国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
16岁嫁给88岁的乾隆,最后结局怎么样? 2023-12-27
-
历史上真正的夏雨荷当贵妃了吗? 2024-04-11
-
三个大清皇室宗亲组成的“清初理政三王”,能力究竟如何? 2024-01-25
-
阿巴亥:12岁嫁给43岁奸雄,三个儿子个个都是功臣 2024-02-06
-
博尔济吉特氏到底有多惨?不仅失去地位,还被迫嫁给别人 2024-01-06
-
乾隆传位给嘉庆是因为令妃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2024-04-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